十五_老子道德经校释

...。 毕沅曰河上公作“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或作“止”者,下“久”字为韵,当是也。 安以动之?徐生。 严可均曰御注作“安以久”,河上、王弼作“孰能安以久”。大典作“孰能安以”,无“久”字。 武内义雄曰敦、景、遂本并无二“...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31.html

十四_老子道德经校释

...。 谦之案素问气交变大论六十九曰“余闻之,善言天者,必应于人;善言古者,必验于今;善言气者,必彰于物。”老子,盖即善于言气者也。而“执古之道,以语今之有”,则是言古而有验于今。执古语今,可见柱下史乃善用历史之术者。 刘师培曰“有...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30.html

四十四_老子道德经校释

...”四句。马叙伦毛诗正韵后序引此章曰身、亲、货、多、亡、病、爱、费、藏、亡、足、辱、止、殆、久,皆句中韵也。 右景龙碑本四十字,敦煌本同,河上本三十七字,王、傅、范本三十九字。河上本题“立戒四十四”,王本题“四十四”,范本题“名身孰亲...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60.html

三十七_老子道德经校释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亦将不欲。”“我无欲,而民自朴。”(唐韵正烛)江有诰曰“静”,疾郢切。按古惟有平去二声,至魏、晋始间读上声,当清、劲二部并收。老子为政篇“不欲以静”正协,洪德篇“清静”正协,淳风篇“我...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53.html

老子·德经·四十九评析

...阶层愿望表达者来发言。”(老子校读286页)...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41.html

老子·道经·第二十六评析

...是普遍存在,存在于一切过程之中。然而,老子辩证法思想是不彻底。例如任继愈“动矛盾,应当把动看做是绝对,起决定作用,是矛盾主要方面。老子虽然也接触到动静关系,但把矛盾主要方面弄颠倒了,也就是把事物性质弄颠倒了。因此...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18.html

六十二_老子道德经校释

...道者,万物之奥。 谦之案罗卷、范本同上。彭、傅本下有“也”字,后汉书冯衍传注引亦有“也”字。“奥”字,“○,宛也,室之西南隅。”夏竦古文四声韵卷四出“奥”、“懊”、“墺”、“隩”四字,下字均引古老子,惟“奥”字下无,疑古本“奥”...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78.html

_老子道德经校释

...通东、钟者也。谦之案庄子齐物论“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亦中、穷为韵。又老子“中”“穷”各上一字“数”“守”,亦相为韵。此为韵上韵。本马叙伦,见毛诗正韵后序。 右景龙碑四十四字,不分,敦煌本字同。河、王、傅、范本四十五字。河上题“虚...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21.html

五十四_老子道德经校释

...,封有功于是也。”邦音曰封明矣。老子“修之于国,其德乃丰”,韩非解老引作“修之邦”,故“丰”合韵。今本承汉避高帝讳而改耳。毛氏古今通韵乃谓国有工音,疏谬至此,则其他支离之说,亦何足置!江有诰曰汉人往往避讳改古书,如老子“修之邦”下“...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2570.html

老子·德经·六十七评析

...本章包括两层内容一是讲“道”伟大;二是讲法宝妙用。有学者认为这二者之间没有联系,毫不相应,显然是它错简,认为可以移到三十四,“故能成其大”句下。我们看法这种主张有些区别,认为这两层次前后呼应,有内在联系。例如,第一句和第二句...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60.html

共找到1,117,61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9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