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阴阳别论》:“鼓阳至而绝曰石。”㈡(dàn,音旦)容量单位名,十斗为一石。十椎人体部位名。指第十胸椎。《素问·气穴论》:“背与心相控而痛,所治天突与十椎及上纪。”王冰注:“当脊十椎下并无穴目,恐是七椎也。”后人多释为七椎至阳穴。十疰十种...
...入,是太阳寒水之气不足,无以封藏阳气也。法主少气,冬末春初,韭英始发,寒水方衰,则人死矣。脉至如悬雍,悬雍者,浮揣切之益大,是十二俞之予不足也,水凝而死。悬雍,喉间垂肉。《灵枢·忧恚无言》:悬雍者,声音之关也。脉至如喉间之悬雍,悬雍者,浮揣...
...清代医学家:黄元御著 黄元御医书十一种: 《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 《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自叙 阳湖张琦序 丹徒赵克宣序 丹徒赵克宜序 长沙徐树铭序 ...
...以其上为平面,有磨碎物之作用,故名。参见根牙条。疚疽病名,痈疽发于两腋及两臂等内侧者。《刘涓子治痈疽神仙遗论·决生死法》:“内疚疽发两腋下及两臂并两手掌中,寒热而振,血(疑“衄”字)嗌干,饮多即呕,烦心,六、七、八日宜汗。”《医宗金鉴》卷...
...》:“输刺者,刺诸经荥输、藏输也。”指取用四肢的荥穴和背部的脏俞穴进行治疗的方法。亦有指取用五输穴和脏俞穴者。②十二刺之一。《灵枢·官针》:“输刺者,直入直出,稀发针而深之,以治气盛而热者也。”指治疗实热病证,以取穴少,直入直出的提插深刺法...
...此篇与《灵枢·小针解》大同小异,后半所释,非《九针十二原》篇之文。疑另有九针一篇,或在外经,今佚不传。篇末百二十四字,王冰已称义理残缺,莫可寻究,因上古之书,故且载之,以示一字千金之义。黄帝问曰∶愿闻九针之解,虚实之道。岐伯对曰∶刺...
...老年人而言。《素问·评热病论》:“巨阳引精者三日,中年者五日,不精者七日。”不寐病证名。睡眠时经常不易入眠,或睡眠短浅易醒,甚至整夜不能入眠。出《难经·第四十六难》。《内经》有夜不瞑(见《灵枢·营卫生会》)、目不瞑(见《灵枢·大惑论》)等...
...平按:此篇见《素问》卷八第三十《阳明脉解篇》,又见《甲乙经》卷七第二。黄帝问于岐伯曰:阳明之脉病,恶人与火,闻木音则惕然而惊。钟鼓不为动,闻木音而惊者,愿闻其故。岐伯对曰:阳明者胃之脉也,胃者土也,故闻木音而惊者,土恶木也。十二经脉而别解...
...证名。指尖指鼻之頞部内有辛酸感。本证常见于鼻渊。出《素问·气厥论》:“胆移热于脑,则辛頞鼻渊。”详见鼻酸条。辛①天干的第八位。常用以纪年、纪日。②五味中的辣味。《素问·宣明五气》:“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③辛味药物。《素问·至真要大论》:...
...ng)专横,凶暴。《素问·六元正纪大论》:“风燥横运。”横刺针刺角度之一。又称沿皮刺、平刺。指针体和穴位皮肤呈15°角左右刺入的刺法。主要用于肌肉浅薄,下有骨骼处的穴位。透穴时亦常应用。横刺的方向,应视具体穴位或补泻要求而定。横蛾病名。系指...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