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刘宠传》注,《初学记》二十四,《御览》百九十一,又八百二十七) 汉改邮为置。置者,度其远近之间置之也(《后汉书·郭太传》注)。今吏邮书掾府督邮职掌此。(《续汉书·舆服志》注) 传舍。案:诸侯及使者有传信,乃得舍于传耳。今刺史行部车号传...
...后世则。”于是诏诸儒于白虎观论考同异焉。会终坐事系狱,博士赵博、校书郎班固、贾逵等,以终深晓《春秋》,学多异闻,表请之,终又上书自讼,即日贳出,乃得与于白虎观焉。后受诏删《太史公书》为十余万言。 时,太后兄卫尉马廖,谨笃自守,不训诸子。终与...
...。君叔虽单车远使而陛下之外兄也。害之无损于汉,而随以族灭。昔宋执楚使遂有析骸易子之祸。小国犹不可辱,况于万乘之主,重以伯春之命哉!(袁宏《后汉纪》五,《后汉·来歙传》) ◇ 喻牛邯书 遵与隗王歃盟为汉,自经历虎口,践履死地,已十数矣。于是...
...。 防以《五经》久远,圣意难明,宜为章句,以悟后学。上疏曰: 臣闻《诗》、《书》、《礼》、《乐》,定自孔子;发明章句,始于子夏。其后诸家分析,各有异说。汉承乱秦,经典废绝,本文略存,或无章句。收拾缺遗,建立明经,博征儒术,开置太学。孔圣既远...
...见河南郑兴,执义坚固,孰悦《诗》《书》,好古博物,见疑不惑,有公孙侨观射父之德,宜侍帷幄,典职机密。昔张仲在周,燕翼宣王,而诗人悦喜。惟陛下留听少察,以助万分。(《后汉·郑兴传》,又略见袁宏《后汉纪》六) ◇ 遣子奉书马援 将军内施九族,外...
...已下钱帛各有差;及雒阳人当�者布,户一匹,城外三户共一匹。赐博士员弟子见在太学者布,人三匹。令郡国上明经者,口十万以上五人,不满十万三人。(《后汉·章纪》,又略见袁宏《后汉纪》十二) ◇ 冬至后不报囚诏(二年七月庚子) 《春秋》于春每月书「...
...班固续成之。所著赋、诔、书、奏,凡二十六篇。 元和中,肃宗行东巡狩,至沛,使使者祠谭冢,乡里以为荣。 冯衍字敬通,京兆杜陵人也。祖野王,元帝时为大鸿胪。衍幼有奇才,年九岁,能诵《诗》,至二十而博通群书。王莽时,诸公多荐举之者,衍辞不肯仕。 ...
...时以天下无难,百姓安平,而狂狡之势,犹至于此,皆刑罚不衷,愚人易犯之所致也。由此观之,则刑轻之作,反生大患;惠加奸轨,而害及良善也。故臣统愿陛下采择贤臣孔光、师丹等议。(《后汉·梁统传》「议上,遂寝不报」。) ◇ 与杜林书 君非隗嚣,不降志辱...
...杂帖 贤女委顿积治,此为忧悬ㄡ心。今已极佳,足下勿复忧念。其信来数,附书知闻,以解其忧。(《淳化阁帖》二) ◇ 敕妻子 吾并日而食,以供宾客,而反以获讥,士大夫不足养如此。后勿过菜具,无为诸子所蚩。(《后汉·崔瑗传》注引华峤《后汉书》) ◇...
...今人吴树平《东观汉记校注》版本最佳,其中许多资料为《后汉书》所不备,深为学林所珍重。故有人称辑佚是一项嘉惠后人,有益学林的工作。此辑佚之意义二也。 《东观汉记》是记载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光武帝到灵帝时期的一部史书,采用纪传体,...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