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医提举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宋代医官名。北宋熙宁年间,太医曾一度设提举一人总管该局工作,其职在太医之上,与设置太医令时令的职权相等。...

http://qihuangzhishu.com/194/708.htm

太平惠民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宋代官方设立的专门经营药品的机构名称。太平惠民之名称是渐次改易而成的。北宋神宗时王安石变法将药物也列入国家专卖。适应这一形势成立了合卖药所,又名熟药所,负责制造和出售成药。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时,熟药所中制药和卖药业务已明确划分。...

http://qihuangzhishu.com/194/737.htm

中国医学通史绪论(一)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医学家们在各自的研究领域获得了更为丰富的成果。这是中国医学发展史上第二次高峰。 两宋是中医药学发展的重要时期。政府的重视在医药发展上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北宋政府组织人员编纂方书和本草、设立校正医书、铸造针灸...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64.html

中医药学的文明史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医学家们在各自的研究领域获得了更为丰富的成果。这是中国医学发展史上第二次高峰。 两宋是中医药学发展的重要时期。政府的重视在医药发展上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北宋政府组织人员编纂方书和本草、设立校正医书、铸造针灸...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93.html

中医词典拼音Y:第十一篇_中医词典x~y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时疫,案语简要。现有珍本医书集成本。医竘春秋时期秦国名医。甚精于外科,适有张子求疗背疾,竘以外科手术疗之而愈。竘且曾为宣王割痤,为惠王疗痔,皆获愈,反映当时之外科水平。医门要诀综合性医书。清·王泰林撰。原系抄本。经周小农整理校正刊行...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cidian2058/195-2-11.html

皇汉医学原文-出自三闲集_【鲁迅全集】

...书肆,无用陈余之刍狗〔9〕也。’曰,‘多纪氏书,发仲景氏〔10〕微旨,他年日人必悔此事。’曰,‘敝邦医术大开,译书续出,十年之后,中人争购敝邦译书,亦不可知。’梦香默然。余因以为合信氏医书(案:盖指全体新论〔11〕),刻于宁波,宁波距此...

http://wenxue360.com/luxun/archives/183.html

太医令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宋代医官名。为太医中之最高医官,主管该局工作。北宋熙宁年间曾一度设置太医提举1人,其职权与太医令相同。...

http://qihuangzhishu.com/194/711.htm

校正灵枢·经脉篇经文_研经言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注引皆同,是明时经文尚不误。颈肿。脉经“颈”作“ ”。案∶素·至真要大论少阴在泉,民病齿痛 肿。新校正甲乙经亦作“ ”。盖目下曰 ,本经脉挟鼻孔,正当目下,故有 肿一症。若缺盆上颈之次,脉已伏行,不得复有肿症。起于鼻之交 中。...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jingyan/769-11-30.html

近代西医书籍的出版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56种元素及一些化合物。后人将以上五种书合编统称合信氏医书五种。这是一套较系统的近代西医学启蒙教材,是西医学理论传入中国的发端,曾一版再版,对我国近代西医初期的发展和进步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嘉约翰自1859年他开始翻译西医书籍作为授课教材...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349.htm

病论_素问悬解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风论使人佚凓而不能食。新校正云:详佚凓,全元起本作失味,甲乙经作解(亻亦)。痹论阳遭阴,故为热。王本作故为痹热。新校正云:遭,甲乙经作乘。寒则急。旧本急皆作虫。王冰注云:谓皮中如虫行。新校正云:按甲乙经虫作急。痿论各以其时受气...

http://zhongyibaodian.com/suwenxuanjie/1290-23-5.html

共找到469,32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9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