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赞善事,憎恶坏事。形容人区别善恶,爱憎分明。 《史记·太史公自序》:“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 久闻刘景升~,特往谒之。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五回 联合式;作定语;含褒义...
...无法尽说。极言其多。 《史记·太史公自序》:“海外殊俗,重译款塞,请来献见者,不可胜道。” 自余倡率楚师,转战荆、扬二州之城,其间相从死事者~。 ◎清·曾国藩《林君殉难碑记》...
...酷吏列传 123、大宛列传 124、游侠列传 125、佞幸列传 126、滑稽列传 127、日者列传 128、龟策列传 129、货殖列传 130、太史公自序 ...
...司马迁的医学思想和尊重科学、提倡科学的精神。篇末对于扁鹊遇害,司马迁寄予深切的同情。 《史记 太史公自序》中说:“扁鹊言医,为方者宗,守数精明;后世循序,弗能易也,而仓公可谓近之矣”。司马迁充分肯定了扁鹊在医学上的宗师地位,指出淳于意的医术...
...学识丰富,但不得要领。 《史记·太史公自序》:“故曰:博而寡要,劳而少功。” 偏正式;作谓语;含贬义...
...赞扬好人好事,憎恶坏人坏事,指爱憎分明 love the good and shun the evil 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史记·太史公自序》 国语辞典 喜歡好人,憎惡壞人。 史記.卷一三○.太史公自序:「善善惡惡,賢賢賤不肖。」...
...1、《上略》原文-出自《三略》 2、《中略》原文-出自《三略》 3、《下略》原文-出自《三略》 ...
...也不在《史记》十篇亡书之数,必为太史公原著(也有人以为是“妄人录《汉书·天文志》而成”,可不论),当然不排斥其中有错简以及后人窜入的成份,这是古书难以避免的,也不影响它的真价值。 天官书的内容大体可分作七章,一为经星,分作五宫记述三垣...
...指著作。 《史记·太史公自序》:“藏之名山,副在京师,俟后世圣人君子。” 偏正式;作宾语;指不朽的著作...
...老子的话,实际上是借老子之口说出了被他改造过和发展了的至治理想。他保留了道法自然的内核,有意识地剔除了反映原始社会“小国寡人”和奴隶社会“使民”如何的思想,体现了深得道家精髓的“与时迁移”思想(《史记太史公自序》)。 司马迁的这种至治理想,其...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