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互涵_中医养生_中医养生书籍_【岐黄之术】

...动以养形,静以养气,柔动生精,精中生气,气中生精,是相辅相成的。实践证明,能将动和静,劳和逸,紧张和松弛。这些既矛盾又统一的关系处理得当,协调有方,则有利于养生。从内经的“不妄作劳”,到孙思邈的“养性之道,常欲小劳”,都强调动静适度,从...

http://qihuangzhishu.com/152/21.htm

夏季养生心为先_夏季养生_【中医宝典】

...立夏开始,天逐炎热,植物繁殖,是所谓“萆蕃木秀”繁衍秀美的季节,人体心脏机能处于旺盛时期,人在整个夏季养生情志、起居、饮食要注重“心脏养护”,故夏季养生“心为先”。 心静自然凉 素问·灵兰秘典篇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在...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4782.html

中医养生之“三理”学说_【中医宝典】

...德行”,就是道德行为。孔子说“仁者寿”,“有大德必得其寿”;荀子说:“有德则乐”,“乐则能久”;唐代大医药学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写道:“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年”。“道德日全,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此养生之大旨也”。所以说...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795.html

内经的睡眠理论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统帅全身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和主司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心理活动的功能。素问·灵兰秘典:“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明代张介宾在类经·脏象类进一步注解言:“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为一身之主,禀虚灵而含造化,具...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5547.html

亚健康的中医调养_部位养生_【中医宝典】

...认为,在日常生活中起居有常,生活有规律,能调养人的形体和精神,使形神合一,阴阳和谐,从而健康长寿。正如内经所言“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反之,就会导致体弱多病。 5.情志调养 通过一定的手段激起病者某种情志变化...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2164.html

黄帝内经中的饮食养生_膳食养生_【中医宝典】

...饮食养生一定要与时令相结合,食物只有在种类、性味、寒热等方面均与时令相适宜,才能够发挥其最佳的作用。 灵枢·胀说:“阴阳相随,乃得天和,五脏更始,四时循序,五谷乃化。”首次提出食物的消化吸收与四时有关。后世养生学家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2755.html

养心是心理平衡之道_情志养生_【中医宝典】

...何谓“养心”?黄帝内经认为是“恬淡虚无”,即保持平淡宁静、乐观豁达、凝神自娱的心境。“养心”就是拥有心理平衡的重要方法,也是健康长寿之道。 德者养心 “积善成德”,德的核心是做善事。中医认为德高者五脏淳厚,气血匀和,阴平阳秘,所以能...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2737.html

体质学说与养生_中医养生_中医养生书籍_【岐黄之术】

...实践、养生康复是密切相合着的。祖国医学一贯重视对体质的研究,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成书的内经里,就对体质学说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可以说,内经是中医体质学说的理论渊薮。内经不仅注意到个体的差异性,并从不同的角度对人的体质作了若干分类。如...

http://qihuangzhishu.com/152/106.htm

中医养生学说撮要_中医养生偏方_【中医宝典】民间中药偏方

...健康长寿是世人共望之事。祖国医学对养生保健的研究由来已久,从两干多年前的黄帝内经开始,历代有众多的医家、道家、佛家对养生之道作过详细而深刻的发掘和论述,逐步形成了一套系统的中医养生理论。概括起来,有下述八个要诀: 一、悦情志:人要...

http://zhongyaofangji.com/pianfang/5005.html

秋季养生 以“和”为贵_秋季养生_【中医宝典】

...抑郁情绪。因此,秋季注重调摄精神养生之要务。素问·四气调神大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对中老年人来说,应养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乐观开朗,宽容豁达,淡泊宁静的性格,收神...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4497.html

共找到490,26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9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