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脉诊_黄帝内经太素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名曰逆四时”,见素问卷六第十九玉机真脏,又见甲乙经卷四经脉第一下篇。自“黄帝问于岐伯曰:脉其四时”至“持脉之大法也”,见素问卷五第十七脉要精微甲乙同上。又自“是故阴盛则梦涉大水”至...

http://zhongyibaodian.com/taisuzhenben/106-15-3.html

养生热”重新审视中医_中医文化中医思考_【中医宝典】

...在她的带动下,文言文的黄帝内经也出现了销售热潮。 “不要以为黄帝内经是很高深的东西。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这是我们都知道的俗语,它就是黄帝内经所讲的内容。顺应四时,身体就会健康。”曲黎敏说。 在媒体工作的岳瑞芳之前从未...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760.html

养生的主要方法_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设“四时调摄笺”专论顺时养生,并在四时总论之后,分论了十二个月养生的“事宜”、“事忌”、“修养法”、“导引坐功图”等,使四季逐月养生程式化。 另外,内经还提出“一日分为四时”的观点,一日之中,早晨、中午、傍晚、入夜,人体阳气如四季...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lilun/a10956.html

四时之变_黄帝内经太素_中医经论书籍_【岐黄之术】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末,见灵枢卷十一第七十四疾诊尺篇。又自“冬伤于寒”至“咳嗽”,见素问卷二第五阴阳应象大,又见甲乙卷十一第五。四时之变,寒暑之胜,重阴必阳,重阳必阴,故阴主寒,阳主热,故寒甚则热,热甚则寒,日中阳...

http://qihuangzhishu.com/106/160.htm

战国至东汉时期(4)黄帝内经_医药溯源_【中医宝典】

...灵枢·大惑指出:“失神者死,得神者生”,表明神的盛衰是判断机体健康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对色泽的诊察,则是以面色为主,这也是辨别五脏气血盛衰,判断预后的一个重要途径。另外,内经还描述了14种舌体的异常变化及其与疾病的关系。 闻诊包括...

http://zhongyibaodian.com/suyuan/b34772.html

阴阳五行学说在医学中的应用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周礼注疏卷五,见十三经注疏,666页)之语,这显然是运用五行概念来归类,以诊断疾病的指导疗养,所以五行概念应用于医学当在周礼成书之前。内经中系统地总结了当时自然哲学的阴阳五行学说。例如素问·阴阳离合云:“阴阳者,数之可十,...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62.htm

立夏养生_【中医宝典】

...植物繁盛,中医认为此时人体的心脏机能处于旺盛时期。根据顺应四时养生法则,人在整个夏季的养生中要注重对心脏的特别养护。医学源流说:“心为一身之主,脏腑百骸皆听命于心,故为君主。心藏神,故为神明之用。”心主神志,心主神明,故称心藏神。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16194.html

素问悬解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医经著作。十三卷。清·黄元御撰注。刊于1756年。本书以通行本素问81篇的主要内容分为养生、脏象、脉法、经络、孔穴、病、治、刺法、雷公问、运气十类、重予编次,并通过调整各篇文字将原散佚的刺法本病二篇补齐,在原文各段...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283.htm

养生后_苏沈良方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东坡居士,桑榆之末景。忧患之余生,而后学道。虽为达者所笑,然犹贤乎已也。以嵇叔夜养生,颇中予病,故手写数本,其一以赠罗浮郑师。...

http://zhongyibaodian.com/sushenliangfang/798-11-5.html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五首救诸劳损病方的现实意义_【中医宝典】

...均称之为食养,也就是饮食养生的意思。黄帝内经指出,人体虽因饮食五味以生,但如过量、过偏,亦可因饮食五味以损,即“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素问·生气通天)。敦煌卷子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根据黄帝内经的论述又...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647.html

共找到476,27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9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