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无言年谱_余无言医案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清·宣统三年。1911~1914年塾师教读儒家经典、四书五经、史记汉书等典籍,在文史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14~1918年先生随其父余奉仙先生(晚清苏北三大名医之一)攻习中医经典名著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嗡...

http://qihuangzhishu.com/1038/82.htm

日本安政本伤寒论的流传_【中医宝典】

...□ 钱超尘 北京中医药大学 明末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江苏常熟赵开美(1563年-1624年)据北宋元祐三年(1088年)小字本伤寒论文献史具有重要意义。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7231.html

战国至东汉时期(5)伤寒杂病论_医药溯源_【中医宝典】

...研究,并把它视为习医者的必读之书。自宋代以来,官办医学校还把该书作为教材,同时对伤寒杂病论的研究也更为盛行,出现了大批注解、阐发伤寒论的著作,明清时代甚至形成了学术上的伤寒学派。自唐宋以来,伤寒杂病论的影响还远及日本、朝鲜及...

http://zhongyibaodian.com/suyuan/b34773.html

伤寒论方解上篇导言_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本篇与伤寒论原文读法篇对照着读。读伤寒论者,只喜读方,最怕读文。文无理路可寻,方有病证可按也。虽有病证可按,仍无理路可寻。前代儒医徐灵胎谓伤寒论只可一章一章读,不能整个读。夫所谓论者,乃整个论,非一章一章论,如按章去读,不读整个,...

http://zhongyibaodian.com/yuanyundongdeguzhongyixue/1101-15-1.html

阴阳五行学说在医学中的应用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云:生其六气,用其五行,气为五味,发为五色,章为五声。春秋左传正义卷五十一)。这两段话中的五味、五色、五声、五节即是按五行将味、色、声、节各分为五种以入五行之类,五行学说中的一条基本原理——五行相胜理论在春秋...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62.htm

象数层面_思考中医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由数而引起的质变,我们往往不容易理解,也不容易相信。有关伤寒论的用药重量,现在的教科书都以3克算一两,而药典所规定的剂量也与这个差不多。但是,柯雪帆等根据大量出土的秦汉铜铁权及现存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的东汉光和大司农铜权的实测结果,...

http://qihuangzhishu.com/145/166.htm

辽夏金元医学基础理论的研究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明理论。此乃成氏在注解之余发挥本人对伤寒论的理解。前三卷对伤寒论条文进行横向联系,提出发热、恶寒等五十个伤寒病中的常见症状,对每一症都进行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的分析,实际上是伤寒有关症状的鉴别诊断。卷四为伤寒方论,成氏从113方中...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04.htm

本经桂枝功效释义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阵阵摇者。通过对伤寒论含桂枝的方剂分析发现,此类方剂大多能够治疗心悸,在桂枝甘草汤中更为明确: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类似的条文还有...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9433.html

体现辨证论治的灵活性——金匮要略中的同病异治异病同治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范铁兵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金匮要略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有关杂病辨证论治的专书,在理论和临床实践上具有较高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内容涉及临床各学科。仲景在杂病的治疗中灵活运用同病异治异病同治之法,为后世医家治疗疾病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7595.html

论肝为血室_中医辩证_【中医宝典】

...出路,病可自愈,临床中亦可刺期门或予小柴胡汤治之,以缩短病程,不必拘泥。 伤寒论216条:阳明病,下血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但头汗出者,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濈然汗出则愈。条文首冠阳明病,就必然存在阳明病的主要症状,即胃家实,则...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a11363.html

共找到583,92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9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