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解伤寒论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著作。十卷。汉·张仲景着,金·成元己注。书成于1144年。现存最早伤寒论全注本。明赵开美校刻仲景全书时,盛赞成氏博极研精,深造自得,本难(经)、素(问)、灵枢诸书以发明其奥:因仲景方论以辨析其理。极表里、虚实、阴阳、死生...

http://qihuangzhishu.com/196/1690.htm

注解伤寒论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著作。十卷。汉·张仲景着,金·成元己注。书成于1144年。现存最早伤寒论全注本。明赵开美校刻仲景全书时,盛赞成氏博极研精,深造自得,本难(经)、素(问)、灵枢诸书以发明其奥:因仲景方论以辨析其理。极表里、虚实、阴阳、死生...

http://qihuangzhishu.com/196/500.htm

伤寒杂病论咽痛治疗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芍药加桔梗一两。 厥阴寒证阳复太过证 伤寒论334条:伤寒先厥后发热,下利必自止,而反汗出,咽痛者,其喉为痹。发热无汗,而利必自止,若不止,必便脓血,便脓血者,其喉不痹。证见下利,厥后发热,易寒易热是厥阴病特点,其证机是邪热...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8330.html

诊法原理研究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三)其他诊法研究研究:萧熙1955年在新中医药杂志上发表整体性和实用性文章。较为系统论及古籍是黄帝内经,对瘀血进行系统阐发,使之成为独特诊断瘀血而辨证用药一种方法,是伤寒杂病论贡献,十六世纪...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478.htm

回族汤瓶八向海外发展_中医文化医发展_【中医宝典】

...11日,首批6名精通回族汤瓶八疗法专家离开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前往马来西亚推广中国回族医学。 这是中国回族医学走向海外第一步。 这6名汤瓶八专家将在马来西亚进行为期3个月医学交流活动,并对马来西亚东方医疗保健中心...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214.html

绍派伤寒有特色,俞氏底定通俗论_医药史料_【中医宝典】

...即使对后世之治学,亦多启发。故近贤张山雷氏称本书为取之无尽,用之不竭。老医宿学,得之而扩充见闻,即后生小子,又何往而不一览了然,心领神悟。 绍派伤寒,底定于俞根初。首见于俞氏所著通俗伤寒论?序言明确提出:吾绍伤寒有专科,名曰‘...

http://zhongyibaodian.com/shiliao-2/b34710.html

现代中医学基础理论体系确立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争论不休一个问题。现代中医学术界多倾向于认为命门不是一个解剖实体,而是机体某些重要生理功能总称。对命门生理功能认识也趋于统一。与肾相关另一个有争议内容是首见于内经天癸。现代通过对天癸和肾精气关系及其生理效应...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9-14.html

内科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治百病方、张仲景金匮要略等是这一时期与内科杂病有关重要医学文献,尤其后者对内科杂病理论认识与诊治技术都达到了很高水平,成为中国传统医学在内科杂病方面垂范后世经典之作。(一)淳于意中的内科杂病病案西汉初...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82.htm

膀胱咳案 素问六腑咳临证心悟(4)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伤寒论伤寒论有关五苓散条文共8条,主要是针对太阳蓄水证而设,其主要症状为:口渴,小便不利,有或无表证。其病机在于气不化水。气化失司,水津不布,故见口渴;水液潴滞,则见小便不利;气化失司,水不化气,也可表现为尿多或遗尿等小便异常之...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5101.html

伤寒论阳明病释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著作。四卷。清·陆懋修撰。作者鉴于伤寒阳明病每多中焦危急之候,不容误诊或缓治,遂取伤寒论阳明病篇原文共78条予以诠释。选集前人有关阳明病释文287条,参合自己读书心得和临床体会,对阳明证的证治作了较深入归纳和总结,并提出...

http://qihuangzhishu.com/193/2111.htm

共找到1,103,28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9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