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今释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金匮著作。八卷。陆渊雷撰于1934年。陆氏综合金匮要略的历代注疏,参考日人学说,对金匮要略原文予以分析归纳和诠注,并试图融会中西医学说。1949年后有排印本。...

http://qihuangzhishu.com/169/1592.htm

金匮要略今释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金匮著作。八卷。陆渊雷撰于1934年。陆氏综合金匮要略的历代注疏,参考日人学说,对金匮要略原文予以分析归纳和诠注,并试图融会中西医学说。1949年后有排印本。...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804.htm

伤寒论_【中医宝典】

...伤寒论(简称“成本”)两种刊本。 张仲景以六经(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辨证为纲,对伤寒各阶段的辨脉审证原则和立法、用药规律,以条文的形式做了较为全面的论述。总结了汉代以前有关急性热病有关病证诊治的丰富经验,奠定了...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511.html

浅析金匮要略建中汤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小建中汤由桂枝汤倍用芍药加饴糖组成。虽以甘温补脾,建立中焦为主,但酸甘可以化阴,甘温可以助阳,故能调和阴阳。金匮要略心典云:“是方甘辛和而生阳,酸得甘助而生阴,阴阳相生,中气自立,是故求阴阳之合者,必于中气,求...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6169.html

金匮书后_研经言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仲景着伤寒杂病论十六卷,以明伤寒初起及伤寒杂出之病。后人宝藏之,改题曰金匮玉函方。是以外台引之,概称张仲景伤寒论,(于原书摘称二字者,犹肘后备急单称肘后,亦引证家之一例,)证类本草引之,概称金匮玉函方,一从...

http://qihuangzhishu.com/769/158.htm

中西汇通医书五种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丛书名。清·唐宗海撰。刊于1892年。包括中西汇通医经精义金匮要略浅注补正伤寒论浅注补主血证论本草问答。这是较早试图汇通中西医学的论着。现存多种石印本及铅印本。...

http://qihuangzhishu.com/196/1746.htm

中西汇通医书五种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丛书名。清·唐宗海撰。刊于1892年。包括中西汇通医经精义金匮要略浅注补正伤寒论浅注补主血证论本草问答。这是较早试图汇通中西医学的论着。现存多种石印本及铅印本。...

http://qihuangzhishu.com/196/813.htm

两宋时期基础医学的进展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了伤寒温病两方面的内容,前三卷论述伤寒,卷一为六经分证,卷二以法类证,卷三以病名证。主要例举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条文加以论述,也收入部分非仲景方。庞氏对伤寒病的认识有两个特点,其一是强调人体正气在伤寒发病中的决定性作用。所谓“...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3-4.html

伤寒杂病论对方剂学的贡献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脏腑辩证为准则,灵活地运用于外感伤寒内伤杂病的治疗中。据统计,伤寒论收载方剂113首(其中禹余粮丸有名无方,故实为112首),金匮要略收载方剂262首,除去二书重复者,实得269首。伤寒论中的方剂可分为十二类,如桂枝汤类19方,...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79.htm

中医内科学的定义、性质及范围_中医内科学_中医内科书籍_【岐黄之术】

...“杂医”、“大方脉”,即中医内科学研究的范围很广,传统将其研究的疾病分为外感病和内伤病两大类。一般说来,外感病主要指伤寒论温病学所说的伤寒、温病等热性病,它们主要由外感风寒暑湿燥火六淫及疫疠之气所致,其辨证论治是以六经、卫气营血和...

http://qihuangzhishu.com/76/2.htm

共找到582,86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9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