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请你原谅罢! 【注解】 〔1〕 本篇最初连载于《国民公报》“新文艺”栏,署名神飞。第一、二节发表于一九一九年八月十九日;第三节发表于八月二十日;第四节发表于八月二十一日;第五节发表于九月七日;第六、七节发表于九月九日。第七节末原注“未完”...
...义可寻者,不录”;原书所用《文苑英华》为明刊闽本,“讹脱极多,今以影宋抄逐篇订正,补出脱字”,为例甚善。 但是本书工程浩大,加之出自众手,因此疏忽在所难免,最为显著的缺憾有两条:一是辑录不注出处,二是网罗尚有不少遗漏。前者已无法补救。后者...
...“某”字的第四义〔1〕 某刊物的某作家说《太白》不指出某刊物的名目来,有三义。他几乎要以为是第三义:意在顾全读者对于某刊物的信任而用“某”字的了。〔2〕但“写到这里,有一位熟悉商情的朋友来了”。他说不然,如果在文章中写明了名目,岂不就等于...
...三十。黄竟以此起家,为教育厅小官,遂编《越风》〔2〕,函约“名人”撰稿,谈忠烈遗闻,名流轶事,自忘其本来面目矣。“会稽乃报仇雪耻之乡”〔3〕,然一遇叭儿,亦复途穷道尽! 【注解】 〔1〕 本篇据手稿编入,约写于一九三六年,原无标题。 许绍棣...
...它发表后,曾有人在报上进行攻击。对此问题,后来作者又写了《聊答“……”》、《报(奇哉所谓……〉》等文(收入《集外集拾遗》);可参看。 〔2〕《京报副刊》《京报》的一种副刊,孙伏园编辑,一九二四年十二月创刊。《京报》,邵飘萍(振青)创办的具有...
...各家以及别的作者的版画,闻共有百余幅之多,大者至二三尺,且都有作者亲笔的署名,和翻印的画片,简直有天渊之别,是很值得美术学生和爱好美术者的研究的。 【注解】 〔1〕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一年十二月七日《文艺新闻》第三十九号,署名乐贲。 德国...
...笞二百系笞一百之误〔1〕 记者先生〔2〕: 我在《又是古已有之》里,说宋朝禁止做诗,“违者笞一百”,〔3〕今天看见副刊,却是“笞二百”,不知是我之笔误,抑记者先生校者先生手民〔4〕先生嫌其轻而改之欤? 但当时确乎只打一百,即将两手之指数,...
...结果该校校长被调职。参看《集外集拾遗补编·关于?子见南子〉》 〔146〕 这里说的“鸟瞰”,指赵景深从一九二七年六月起,陆续在《小说月报》、《文学周报》上发表的介绍世界文学概况的文章。 〔147〕 《彼得斐行状》 奥地利奥尔佛雷德·德涅尔斯...
...《铁甲列车Nr.14-69》译本后记〔1〕 作者的事迹,见于他的自传,本书的批评,见于Kogan教授的《伟大的十年的文学》〔2〕中,中国已有译本,在这里无须多说了。 关于巴尔底山〔3〕的小说,伊凡诺夫〔4〕所作的不只这一篇,但这一篇称为...
...北京通信〔1〕 蕴儒,培良〔2〕两兄: 昨天收到两份《豫报》〔3〕,使我非常快活,尤其是见了那《副刊》。因为它那蓬勃的朝气,实在是在我先前的豫想以上。 你想:从有着很古的历史的中州〔4〕,传来了青年的声音,仿佛在豫告这古国将要复活,这是一...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