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典籍生存危机_中医文化发展_【中医宝典】

...出版经费,只能囤积在书库对‘未刊本’进行整理研究,不仅可以保存中医文献精华,促进临床发展,还具有抢救传统文化遗产的特殊意义。 收集难、保护难,也是中医文献工作面临的问题。古籍多为手工纸制作,时间久了纸张易老化、酸化,因此极其...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76.html

河南中医药历史与发展_【中医宝典】

...过来,作为医学的说理工具;把道家思想中的精、气、神等合理概念和摄生的论点,移植于到中医学并构成它的重要内容;儒家仁义道德思想进步的内容,对发展医学伦理学有积极作用。中医药学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地黄丸、羚锐通络祛痛膏等一批科技含量...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0139.html

疾病的诊断和治疗_中医文化发展_【中医宝典】

...病,即六淫阴阳风雨晦明之雨淫症也。到西周时人们积累了更丰富的经验,逐渐摆脱巫的束缚。如《周礼》记载:以五气、五声、五色胝(视)其死生;两之以九窍之变,参之以九藏之功。这说明西周前后,在诊断疾病方面,已开始涉及到望诊、闻诊、问诊、切诊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217.html

蒙医的形成与发展_【中医宝典】

...印度医学的理论与蒙古传统医药结合起来,编撰了大量的蒙医药著作,为蒙医药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18世纪,蒙医学家伊希巴拉珠尔在《甘露汇集》首次提出了六种基本病症理论(赫依、希拉、巴达干、血液、希拉乌素、粘虫)等蒙医独特的六基症理论,...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095.html

清代前中期医学_中医文化发展_【中医宝典】

...即位,进一步发展摊丁入亩政策,等于取消了千百年来实行的人头税。其结果,全国人口大大增加,公元1661年统计人丁户口为1900多万。公元1711年亦仅2462万,而至公元1774年,全国人口已猛增至22102万。 清统治者沉溺于奢侈...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276.html

清代少数民族医学_中医文化发展_【中医宝典】

...症的学说,发展寒症强敌对抗般的寒热相抗症野牛回击般的寒热相互倒变等专章,讨论寒热学说,这是蒙医临床辨证的总纲。 从诊断学上说,蒙医以望、问、触(切)三种诊法为主。十八世纪还出现内蒙古察哈尔盟罗布桑苏勒《脉诊概要》,就是...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277.html

现代中药科学发展和概况_中药研究_【中医宝典】

...世界科技上普遍领先地位。在西方科技文化大量涌入的情况下,出现了中西药并存的局面。与此相应,社会和医药界对传统的中国医药逐渐有了、中药之称,对现代现代医药也因此逐渐称为西医、西药。 由于国民党政府采取废止中医的政策,阻碍了...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b31338.html

回族医学的渊源与发展_【中医宝典】

...回族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与阿拉伯-伊斯兰医学东西合璧的产物。当欧洲其他各国尚未脱离神学统治之时,阿拉伯人开始发展科学文化。他们开办大学、建立图书馆,培养了大批人才,阿拉伯文化达到较高水平 ,在所有科目,医学是最主要的,也取得了巨大成就...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019.html

名医-刘完素_中医文化发展_【中医宝典】

...马宗素、镏洪、常德、董系、刘荣甫等从之,私淑者也不少,如张从正、程辉、刘吉甫、潘田坡等,最终形成明显的寒凉攻邪医风。开创了金元医学发展的新局面,形成金元时期一个重要学术流派河间学派。 刘氏一生著述较多,主要有《黄帝素问宣明论方》(1172...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254.html

清代医家传记_中医文化发展_【中医宝典】

...绘画、诗词、音韵训诂之学。世代知,故傅山明亡亦以问世,设卫生馆于太原三桥街,沉病痼疾,应手而愈,术治者众。所著医书遗稿,后人整理编为《傅青主女科》、《傅青主男科》、《傅氏幼科》等。 三、张志聪 张志聪(约1630~1674),字隐庵,...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279.html

共找到512,65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9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