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惋愈甚。坚内甚愧之,欲夺其志,后誓不许,乃止。李昪(bian)女为吴太子畦妃,异既篡吴,封为永兴公主,妃闻人呼公主,则流涕而辞。三女之事略同,可畏而仰,彼为其父者;安所置愧乎? 贤父兄子弟 宋谢晦为右卫将军,权遇己重,自彭城还都迎家,宾客...
...也因缺乏资金而未能出版。家计的艰难使鲁迅不得不回国谋职。1909年,他从日本归国,先后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今杭州高级中学)和绍兴府中学堂任教员。这个时期,是鲁迅思想极其苦闷的时期。1911年的辛亥革命也曾使他感到一时的振奋,但接着是...
...文艺与革命(并冬芬来信) 鲁迅先生: 在《新闻报》〔2〕的《学海》栏内,读到你底一篇《文学和政治的歧途》的讲演,解释文学者和政治者之背离不合,其原因在政治者以得到目前的安宁为满足,这满足,在感觉锐敏的文学者看去,一样是胡涂不彻底,表示失望...
...鲁迅对青年人非常爱护,当作自己的子弟看待。受到鲁迅指点、教导、拉拔的学生非常非常多:增田涉、魏建功、傅斯年、罗家伦、柔石、殷夫(白莾,哥哥徐培根是国民党将领)、刘和珍、许广平、胡风、李霁野、李何林、曹靖华、韦素园、韦丛芜、冯雪峰、章廷谦、...
...笑道:“老英雄果然名不虚传,肝胆照人,实为确当;既承实言相告,俺三弟现已到此了。万君召与俺们在半途分路,计算日期,久已到了淮安,为何黄天霸等人尚未到此?”当时便将遇见黄成兄弟,以及君召到潼关的话说了一遍。殷龙方才知道,便道:“难得令弟仗义前来...
...北宋天圣二年(公元1031年),颐8岁(虚岁九岁),其父病逝三年后,他与同母异父之兄卢敦文随母投靠衡阳舅父郑向,至1037年郑向调任两浙转运使疏蒜山漕河,周敦颐同母随迁润州丹徒县(今江苏镇江市丹徒区)。因他聪慧仁孝,深得郑向喜爱,又酷爱...
...九月十五日,校讫记。 【注解】 〔1〕本篇最初印入一九二九年十一月上海春潮书局出版的《小彼得》中译本。 《小彼得》,原名《小彼得的朋友们讲的故事》,由许霞(许广平)翻译,鲁迅校改。 〔2〕林房雄(1903—1975)日本小说家,军国主义分子。...
...……然笔锋恣横酣畅,似尤胜《金瓶梅》”(皆见《野获编》二十五)。今其书已佚,虽或偶有见者,而文章事迹,皆与袁沈之言不类,盖后人影撰,非当时所见本也。 《续金瓶梅》前后集共六十四回,题“紫阳道人编”。自言东汉时辽东三韩有仙人丁令威;后五百年而...
...。共侯二年(前760)死,其子戴侯继位。戴侯十年(前750)死,其子宣侯措父继位。 宣侯二十八年(前722),鲁隐公即君位。三十五年(前715),宣侯死,其子桓侯封人继位。桓侯三年(前712年),鲁国人杀了鲁隐公。二十年(前695),桓侯死...
...发表于一九二○年一月《新青年》月刊第七卷第二号,未收入单行本。 〔2〕周起明 即周作人(1885—1967),又作启明、起孟,鲁迅的二弟。抗日战争时期堕落为汉奸。他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一九一八年五月)曾发表《读武者小路君作〈一个青年的梦...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