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经史以逮诸子百家,其立言不同,而大旨要归劝善惩恶而已。顾正言之或不入,不如喻言之之易入也;庄言之或不听,不如诡言之之动听也。此稗官野史有时亦与经传相发明也。辛酉秋,解君子镜访余于济南讲舍,出所著《益智录》见示。适值逆氛不静,匆匆旋里,未...
...《嵇康集》序〔1〕 魏中散大夫《嵇康集》,在梁有十五卷,《录》一卷。至隋佚二卷。唐世复出,而失其《录》。宋以来,乃仅存十卷。 郑樵《通志》所载卷数,与唐不异者,盖转录旧记,非由目见。王楙已尝辨之矣〔2〕。至于椠刻,宋元者未尝闻,明则有嘉靖...
...修爱国男儿之名,行见洋溢乎世界。我著此书,而七情动。呜呼l我意如此,作《青红帮演义》,不知青红帮兄弟以为何如也? 民国十一年夏节,常熟吴虞公序于上海世界书局。...
...四渎之后,而今目为一方之水。济川虽绝,诸家皆载其源流,而竟视为枯渎。盘江悬隔岭表,于禹迹何与焉?漕渠一时之制耳,恐非万世之经也。海运特元人故辙,何容附于川渎之后?乃犹谓无倍于《禹贡》所未解也。曰:《易》不云乎?观其会通,行其典礼,圣人所以经世...
...附了一首题为《迎享送神诗》的诗。后来,宋代大文学家、大书法家苏轼将《迎享送神诗》书写下来,由柳州人士于宋嘉定十年即公元1217年,刻石立碑于罗庙内。因为这块碑的内容集中国文学史上“唐宋八大家”中的韩愈文、柳宗元事、苏轼书于一体,所以,后人称...
...遗稿》、《产宝》、《新书》、《外台秘要》、《褚氏遗书》亦未易见。蓁不惜重价,求之数十年,始得寓目。更于大全书中,逐一拈出,参以己意,积成卷秩,因家贫不能全刻,删去其半,如回生丹、资生汤、安产图、藏衣法较之他书,自有径庭,虽不敢杜撰遗讥亦不致...
...《原机启微》一书,敕山老人所着也。敕山吴人,生胜国时,卒于洪武初,少受书碧山汤公,得其疏通知远之旨,好积坟素,多至五千卷,为重屋栖之。恣其探讨,以才博闻,或劝之仕,则曰富贵有命,不可强也。时元季崩剥,意不欲仕乱世,故谩应云,晚置别墅于敕山...
...不平,而发之于文,必使理得其平,以视夫徒矜笔妙、无关正义者,有迥殊焉。此其力扶名教,足以资人考镜、启人聪明者多矣。书名《益智》,其智固洞悉百家,而羽翼经传,不徒自炫才藻已也。天下智者见之,谓之智,殆即是录之定评欤?是为序。 咸丰六年重阳日,...
...皆附其末,凡纂得事成三十卷。《禹贡》云:“云土梦作。”《传》有“畋于江南之梦”。鄙从事于荆江之北,题曰《北梦琐言》,琐细形言,大即可知也。虽非经纬之作,庶勉后进子孙,俾希仰前事,亦丝麻中菅蒯也。通方者幸勿多诮焉。...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