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则百病起;人身之阴,法地者也,一失其安养之义,则百害生。阴阳二气,固不可稍偏而或失也。夫所谓阳者,乃人身之真阳。真阳,阴中之阳,非燥烈无济之亢阳。亢阳无阴则为火,如天之久旱酷暑,不得不藉甘霖以消其亢厉,故丹溪发补阴之论,补阴正所以济阳也...
...常伯问于岐伯曰:阳在上、阴在下,阳气亦下行乎?岐伯曰:阴阳之气,上下相同。阳之气未尝不行于下也,常伯曰,寒厥到膝不到巅,头痛到巅不到膝,非阴气在下,阳气在上之明验乎?岐伯曰:阴气生于阳,阳气生于阴。盖上下相通,无彼此之离也。阳气从阴,出于...
...王肯堂曰∶阴阳疽,背上麻木不常,时肿时塌,忽软忽硬,乍寒乍热,由七情内乖,阴阳不和也。此证必大渴,神清脉定者可治;昏迷躁乱饮食不进者死。十日得黄白脓者可治;数日无脓者死。(《准绳》)...
...《阴阳离合篇》曰∶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藏精于肺。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藏精于肾。天覆地载,万物方生...
...在表、外、上 阴:在里、内、下 2、辨别证候的阴阳属性 在八纲辨证中,阴阳为总纲。 阳――表、实、热 阴――里、虚、寒 (五)用于疾病的防治 1、指导养生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
...阴阳交之病,古有其名,而无能抉其义者。愚谓“交”非交通之谓,乃错乱之谓也。阴阳错乱,而不可复理,攻其阴则阳捍之不得入,攻其阳则阴持之不得通,故曰交者死也。郭白云所谓即是两感之病,盖从汗出而热不退处悟入。然两感究竟是阴阳齐病,而非阴阳交病,...
...寒病生。火中不可无水,无水则阳胜而热病起。但当详辨阴阳,则虚损之治,无余议矣。如水亏者,阴虚也,则宜大补真阴,不可再伐阳气。火亏者,阳虚也,只宜大补元阳,不可再伤阴气。盖阴既不足,而复伐其阳,阳亦亡矣。阳既不足,而复伐其阴,阴亦损矣。夫治虚...
...作者:? 朝代:? 年份:? 吴序 张序 自序 张声驰序 卷上 人身一小天地论 阴阳互根论 五行生克论 阴阳治法大要论 枢机论 卫气行度一经星经天论 营气行度一经水行地论 百病提纲论 望病须察神气论 卷中 闻声须察阴阳论 问证求病论 切脉...
...里有张姓者.病伤寒.医汗之.汗虽出.身热如旧.予诊之曰.得汗.宜身凉脉静喜食.今脉躁.身热.不食.狂言.病名阴阳交.不可治也.素问黄帝问有温病.汗出辄复热.而脉躁.病不为汗衰.狂言不能食.名何疾.岐伯曰病名阴阳交.交者死也.人所以汗出者....
...阴阳以光为第一性,其它的都是第次性。 以此为论,再看天地阴阳,光自天来,故天为阳,与天相对者地,地为受光,故地为阴。向光时为昼,故昼为阳,背光时为夜,故夜为阴。在地系统中,可见的是表,故地表属阳,不可见的为地心,故地心为阴。地心与地表相对,...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