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发于气,寒暑伤人从外入而先着于形。分而言之,则怒气从下上而先发于阴,喜气从上下而先发于阳,寒则人气内藏,故寒之伤人先着于形,暑则人气外溢,故暑之伤人,先着于气也。 括《调经论》、《阴阳应象大论》两篇文)。又曰∶夫邪之客于形也,必先舍于皮毛...
...雷公问于岐伯曰:人身阴阳分于气血,《内经》详之矣。请问其余。岐伯曰:气血之要,在气血有余不足而已。气有余则阳旺阴消,血不足则阴旺阳消。雷公曰:治之奈何?岐伯曰:阳旺阴消者,当补其血;阴旺阳消者,当补其气。阳旺阴消者,宜泻其气;阴旺阳消者,...
...古病名。《素问·阴阳别论》:“结阳者,肿四肢。”四肢为诸阳之本,中焦阳气郁结,不得宣通于四肢,水液停滞不行,故四肢肿。...
...互根即互相依存。阴阳双方均以对方的存在而存在,所以“孤阴”和“独阳”就不能生化和滋长。同时,阴阳又在一定的条件下互相转化,如机能与物质之间就是这种互根的关系。但阴阳学说中较常用互根表示人体生理范围内的变化。 ...
...《灵枢经》篇名。该篇根据阴阳五行学说,将禀赋不同的各种人体形态归纳为木、火、土、金、水五种类型。每一类型又按五音的阴阳属性以及上下左右等各分出五类,共为二十五种人。...
...病名。《素问·阴阳别论》:“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指经闭,或月经不按月来潮。参见经闭条。...
...天阳也.至于饮食五味.不知是地之阴质.虽西医书先有博物一篇.而未将阴阳两字分晰.究不得其主宰.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人身之阴阳互为功用.阳无阴则亡.阴无阳则脱.阴主藏精于内.而阴中之气.乃常亟起.以应乎外.有如皮肤在外属阳.而...
...《太阴阳明论》曰∶太阴阳明为表里,脾胃脉也。生病而异者,何也?岐伯曰∶阴阳异位,更虚更实,更逆更从,或从内,或从外,所从不同,故病异名也。(脾脏为阴,胃府为阳,阳脉下行,阴脉上行,阳脉从外,阴脉从内,故言所从不同、病异名也。春夏阳明为实,...
...同而治同,知异而疗异,则阳跷之病不至阴缓阳急,阴跷之病不至阳缓阴急,何不验乎。司马公曰:今而后,阴阳二跷之脉昭然矣。陈士铎曰:二跷之脉,分诸男女。《内经》微别,人宜知之,不可草草看过。...
...指肾病传脾。《素问·阴阳别论》:“肾之脾,谓之辟阴。”张景岳注:“土本制水,而水反侮脾,水无所畏,是为辟阴。”...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