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阳》 1、渭阳:我送舅氏、曰至渭阳。 何以赠之、路车乘黄。 2、渭阳:我送舅氏、悠悠我思。 何以赠之、琼瑰玉佩。 ...
...阴指阴寒,阳指阳气。外感寒邪会使卫外的阳气活动受约束,阴寒内盛也会导致脏腑的阳气虚弱,这些都是阴寒胜而影响阳气的病证。 ...
...虚寒性疾病,发展到严重阶段,有时出现一种假象,即疾病的本质是阴证,但表现的现象(症状)很像阳症。具体症状参见“真寒假热”条。 ...
...①指阳明、厥阴。《素问·阴阳类论》:“二阳一阴,阳明主病。”王冰注:“一阴厥阴,肝木也。二阳阳明胃土气也,木土相薄,故阳明主病也。”②针刺寒厥的一种方法。《灵枢·终始》:“刺寒厥者,二阳一阴。”即刺阳经二次,用补法;刺阴经一次,用泻法。...
...原天地阴阳之化生,实生民性命之根本,善把握补救之妙用,诚吾道代天之大权,使我于此而见理不真,则加冰用汤,反成戕贼,害有不可胜言者。予自初年,尝读朱丹溪阳有余阴不足论,未尝不服其高见,自吾渐立以来,则疑信相半矣。又自不惑以来,则始知其大谬矣...
...病因病理学术语。指阴寒偏盛损伤阳气,过用酸苦涌泄之品亦可损伤阳气,导致阳气不足的病变发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
...阳毒健乱四肢烦.面赤生花作点斑.狂言妄语如神鬼.下利频多喉不安.汗出遍身应大瘥.鱼口开张命欲翻.有药不辜但与服.能过七日便能安.池氏曰.阳证宜汗而解之.如失汗则邪传入藏.瘀热在里不散.致病健乱烦躁.面赤发斑.狂言妄语.如见鬼神.下痢瘀血....
...两头俯下,中间突起,极与短脉相类;但短脉为阴,不数不硬不滑也。关前为阳,关后为阴。故仲景云∶“阳动则汗出”,分明指左寸属心,汗为心之液,右寸属肺,主皮毛而司腠理,故汗出也。又曰∶“阴动则发热”,分明指左尺见动,为肾水之不足,右尺见动,谓相火虚...
...病证名。指太阳证未解而阳明证已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若太阳病证不罢者,不可下,下之为逆,如此可小发汗。”又《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篇》:“二阳并病,太阳证...
...阳燧锭灸法是用硫磺、蟾酥、白砒等药物,熔炼成药锭,然后置于一定穴位上点燃施灸,以达治病目的的一种方法。 清代吴尚先的《理瀹骈文》中对此疗法曾有记载:“内府阳燧锭治风气并肿毒。”同时还载明了药锭的配制及施灸方法。直至现在,有些农村及医疗部门...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