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远公曰∶缪仲醇因陶隐居十剂中增入寒热二剂,辟其虚寒虚热之不可用也,另增入升降二剂。虽亦有见,而终非至当不移之法。夫升即宣之义,降即泻之义也。况通之中未尝无升,通则气自升矣;补之中未尝无升,补则气自升矣。推而轻重滑涩燥湿,无不有升之义在也...
...地之败曰:谿、川、泽、斥〔、卤〕。五地之杀曰:天井、天宛、天离(罗)、天[土部上ㄨ下尤](隙)、天[木召](陷)。五墓,杀地也,勿居也,勿〔留〕也。春毋降,秋毋登。军与陈(阵)皆毋政(攻)前右,右周毋左周。 二百。 ...
...氣以醇白獨著。 又厚也。《前漢·景帝紀》至于移風易俗,黎民醇厚。《老子·道德經》其政悶悶,其民醇醇。《註》其政敎寬大,而民醇醇富厚,自相親睦。 又精也。《易·繫辭》天地絪縕,萬物化醇。《疏》萬物變化而精醇也。《朱子·本義》醇謂厚而凝也。 又...
...醇:纯正;疵:毛病。大体纯正,而略有缺点。 唐·韩愈《读〈荀子〉》:“荀与扬,大醇而小疵。” 知其有醇乎醇者,有大醇而小疵者也。 ◎清·陈澧《与周孟贻书》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大体纯正但略有欠缺...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