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次附于后,便于读者参看检阅。全书注解在前人基础上有一定的发挥。学术上推崇方、喻两家,认为五叔和编次有误。但基本上保存了王叔和本的内容,只在前面增入五论。认为《伤寒论》为百病立法。指出:“仲景非是教人依吾法去医伤寒,而是教人依吾法去辨伤寒;...
...各种资料和信息。“证”是“辨”的依据,而不是“辨”的结论。只有通过运用中医理论进行“辨证”得出的结论,才是一个反映疾病本质的病理概念。如果“证”已经是一个揭示病机、反映疾病本质的“病理概括”,那还需要再“辨”吗? 由于中医学是把“天-地-人...
...历代外科医家十分重视阴阳的辨证,《疡医大全·论阴阳法》说:“凡诊视痈疽施治,必须先审阴阳,乃医道之纲领。阴阳无谬,治焉有差。医道虽繁,可以一言蔽之者,日阴阳而已。”阴阳辨证不仅是八纲辨证的总纲,也是脏腑、营卫、气血等辨证的总纲。诊断外科...
...胃病辨证 脾胃湿热-脾与胃病辨证 脾阳虚-脾与胃病辨证 脾与胃 苹果皮对健康有哪些帮助? 奇恒之府——脑 奇恒之府——女子胞 奇恒之府——髓 气街与四海 气血变化对脉象的影响 浅谈“少白头” 浅谈冬天可以御寒补元气的三种食物 浅谈如何通过摸...
...。”李贤注时引郑玄说,“辨,别也。”孔疏,“平,辨义通。”)同样,今天也没有人用“寻尺”表示很短的距离。(见柳宗元《与崔连州论石钟乳书》:“石之精粗疏密,寻尺特异。”“寻尺”一词语出《诗经·鲁颂·閟宫》“是断是度,是寻是尺。”郑玄笺:“八尺...
...多认为这是一个辨证施治的案例。其实,准确地说,这应该是中医药运用“整体观”思想进行“辨证施治”的一个现代经典案例。 蒲辅周(1888~1975年),原名启宇,1888年1月12日出生于四川省梓潼县长溪乡一个世医之家。祖父蒲国桢,父亲蒲仲思,...
...理论交流存在障碍,国内外西医学术界至今不明白中医“证”的理论是什么,使得中医辨证治疗难以被国内外医学界接受;中医治疗肿瘤难以模式化和产业化,由于“同病异证”以及中医治疗疾病个体化的模式,难以对同一种肿瘤使用一种较为固定的复方中药治疗,难以...
...中医重证的曲解,沿袭至今。中医广泛存在着重证轻病,甚而以辨证代替了辨病,近百年来辨证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展,但中医辨病却发展缓慢。历几千年不衰的中医药学竟然没有完整的病名,这是十分令人忧虑的现状。目前多以辨证代替辨病或辨病寓于辨证之中,辨病...
...也,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 经方大师胡希恕和冯世纶教授对这两个条文有独到的见解:一是认为148条是解释147条。二是认为147条之“微结”,即是148条的“阳微结”,就是津液虚而致大便硬。三是认为148条中的“可与小柴胡”,...
...脾气虚弱。治宜:健脾益气,解痉。处方如下: 甘草汤以解除腓肠肌之痉挛。诸方药配伍,健脾益气、开胃增食、解痉孪,方证对应,服药后诸症很快渐次解除而痊愈。 唯服第三剂药时未遵医嘱而出现腹胀满,余在临症中观察到:凡脾胃虚弱之患者服健脾药宜小量多次...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