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医案谈_【中医宝典】

...流传主要依靠辗转传抄,因此医学文献的整理和著述新书是项相当艰巨的工作。更况大量的医案卷帙浩繁,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古代医家的医案难以被保存和流传也是很自然的。如汉代的张仲景、唐代的孙思邈等,虽然他们都有著作流传至今,然而完整的医案却没能保存...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753.html

温热_《临证指南医案》_中医医案书籍_【岐黄之术】

...至宝丹。王 吸入温邪。鼻通络。逆传心胞络中。震动君主。神明欲迷。弥漫之。攻之不解。清窍既蒙。络内亦痹。幼科不解。投以豁痰降火理气。毫无效。忆平脉篇。清中上。位最高。既入胞络。气血交阻。逐秽利窍。须藉芳香。议用局方至宝丹。施 温邪如疟。...

http://qihuangzhishu.com/602/42.htm

痰呈粘液脓性的原因_痰呈粘液脓性是什么引起的_查症状_【疾病大全】

...饮食不节,都能伤脾而使其失去运化功能,造成水湿内停凝结成痰。由热邪或先受风或寒邪而发高热数天后,使津液烧灼而转化为黄黏痰,称为热痰。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中医学认为本病主要因为风、寒、暑、湿、燥、火六淫外邪侵袭,导致肺气不宣,肃降失调,...

http://jb39.com/zhengzhuang-bingyin/TanChengNianYeNongXing337875.htm

温邪犯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病因病理学术语。指外感性热病发病初期的病机。口鼻为之门户,又合皮毛,主人身之表,故温邪侵袭人体首先侵犯,出现证候。症见发热、微恶寒、头痛、咳嗽、口微渴、无汗或少汗,舌红苔薄白,脉浮数。《外感温热篇》:“温邪上受,首先犯,逆传...

http://qihuangzhishu.com/194/1361.htm

病汗五源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元阳之气欲亡,水寒射金,金中火出。金凉而水冷,水顿结而随气脱出,遂见魄汗淋漓。其人身常清,数栗而寒,肤必冷如冰。是水为汗也,微者,扶正气,玉屏风散敛之,甚者,芪附汤之任。叶香岩曰此为“镇阳理阴”之法。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有医案:朱三六...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3388.html

官的解释_官的意思和出处_汉语词典

...侵犯他人的职守 encroach on another's duty 以为官。——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不为官。 国语辞典 侵犯他人的職權。 左傳.成公十六年:「官冒也,失官慢也。」 國語.晉語八:「伯華曰:『外有軍,內有事...

http://hanwen360.com/c/14550.html

平衡五脏治久咳_《三十年临证经验集》_中医医案书籍_【岐黄之术】

...润肺,化痰止咳之品。察其舌则苔白腻。显是阴药过度,反致痰湿留中。所幸年富胃强,纳谷虽减而中焦未败。余细诊其脉,右寸独见浮涩,他脉尚平。疑其始由外感而治不如法,遂致迁延不已。今外感之脉尚在,是未解散,而病仍在,并未深入于里。患者病发之时...

http://qihuangzhishu.com/144/43.htm

寻的解释_寻的意思和出处_汉语词典

...国语辞典 漸進。 史記.卷十二.孝武本紀:「是歲,天子始巡郡縣,尋於泰山矣。」 宋.蘇軾.代張方平諫用兵書:「遂使尋及於諸國,歲歲調發。」...

http://hanwen360.com/c/299556.html

通气血流比例失调的检查_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要做哪些检查_查症状_【疾病大全】

...()部分肺泡V/Q比率降低 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等引起的气道阻塞或狭窄性病变,以及与胸廓顺应性降低在的各个部分所造成的影响,往往都不是均匀一致,而是轻重不一的。因此都可导致肺泡通气分布的严重不均。如肺泡通气明显降低...

http://jb39.com/zhengzhuang-jiancha/FeiTongQiYiXueLiuBiLiShiTiao341454.htm

银屑病难治因药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难以彻底治愈。”这是我们在书刊中经常可以见到的表述,医者多以此为据为自己不恰当的治疗寻找借口。笔者治疗历经中西医久治不愈的患者多需3~6个月,更有甚者需要年至数年;而治疗初发、药尚浅的银屑病患者,多仅需一月即可显效,甚至临床治愈。兹举例...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80371.html

共找到426,54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