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_医随笔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此乃脾、肾之阳两虚,肾中水邪上溢于肺,脾中湿邪下溜于肾,上下湿热浊阴弥漫,肝阳疏泄宣发之性抑郁而不得舒。其人目胞浮而似肿者,脾气滞也,目光露努而少神者,肝气滞也。故必待木气得令许久,肝气始能升举,始能泄肾邪而醒脾阳,与内经秋伤于湿,冬...

http://qihuangzhishu.com/683/83.htm

研岐黄典籍图释,究经旨学派流传_医药史料_【中医宝典】

...正德年(公元1510年),流传甚广。 马莳,字元(玄)台,号仲化,会稽(今绍兴市)人。生于明代嘉靖,卒于天启,为明代著名医学家,任职太医院正。毕生进行内经的研究,于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刊灵枢证发微九卷,是一部最早的灵枢...

http://zhongyibaodian.com/shiliao-2/b34746.html

卷十四·杂著四、书一_百家昌黎文集

...勿撄,万物将自清。”骇,古音自,与理叶也。周官:“疾雷击鼓曰骇。”西京赋所谓“骇雷鼓”是也。今按:古音之说甚善,吴才老补音补韵二书,其说甚详。骇水叶韵,如管子:“宫如牛鸣盎中,徵如负豕觉而骇”二而已。此说得之。如通其...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20392.html

内经的“终始”观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武器”。 “人之神”,内经着重强调“神机”与“神明”。把人体的孕育、出生、发展、变化等生命活动的具体表现,和情志思维的活动过程及其反映形式,统以“神”来概括,并且用形神一体、精气神一体的理论,阐述着活体人的状态;用神脏理论,阐述着脏腑...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2683.html

黄帝内经的神妙世界(1)_【中医宝典】

...当今社会已经越来越凸显出来。 中华养生文化的开创者:黄帝 司马迁的史记·五帝本纪记录的第一个帝就是黄帝,黄帝作为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始祖,距今已千年了。但是千年前还没有文字,那时候的黄帝是不可能亲自写下这本书的,所以黄帝内经是后人写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456.html

内经金匮水肿腹胀症因各别治法不同_症因脉治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疾风豪雨,龙火动而水附波扬,此二言肝肾之相火太过,泛滥其水而上浮也。灵枢·本输篇曰∶少阴者属肾;三焦者,决渎之腑也。水道出焉。宣明气篇曰∶三焦病气满,小腹尤坚。又云∶水留即为胀。此二言肝肾之相火不及,不能蒸动其水而下积也。...

http://qihuangzhishu.com/646/12.htm

篇章次第_伤寒悬解_中医伤寒书籍_【岐黄之术】

...伤寒次第,乱于叔和,伤寒之亡,亡于次第紊乱而下士不解也。使次第非乱,则伤寒虽玄,之不过二三年,无不解矣。仆于破裂纷乱之中,分缕晰,复其次第之旧。纵与仲景篇次未必悉合,然而源委明白,脉络清楚,伤寒之理著,仲景之法传矣。叔...

http://qihuangzhishu.com/1293/14.htm

数动一代者病在阳之脉也泄及便脓血_医随笔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诸过者切之,涩者阳气有余也,为身热、无汗;滑前人多以此三句连续,殊觉脉证不相属,而下文诸过者,亦嫌突起而无着也。予以上二句为一段,以下字连下文“诸过者”,属下滑涩寒热为义。其义即通评虚实论所谓肠下脓血白沫者,身热则死,寒则生;脉...

http://qihuangzhishu.com/683/140.htm

中医的生命智慧——<黄帝内经>中的长寿之道_【中医宝典】

...的健康延续和愉快存在。 该书作者张焱,出身于中医世家,从小就受到中医药的熏陶,后来考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曾师从于中医名家阎洪臣、胡永盛两位教授。受两位名师的影响,从教2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黄帝内经、中医运气学和中医各家学说的研究及...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0915.html

非攻下原文-出自墨子闲诂_墨家_【文学360】

...俞云:“率,为将率之率。‘利’,即‘和’字之误而衍者。”威不圉,圉与疆圉义同。逸周书谥法篇云“威德刚武曰圉”,孔云“圉,御也”。害之不久,“害”,当作“围”,形近而误。争之不疾,孙之不强。“孙”无义,当作“系”。国语吴语,韦云...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438.html

共找到516,34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