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相如不渴——《糖尿病肾病中西医结合研究基础与临床》读后_【中医宝典】

...□ 温长路 中华中医药学会 消渴,是我国古代糖尿病一类疾病认识,在有系统记录中医学祖本《吕仁和、王永钧、陈以平、林兰、罗仁等,他们在长期研究和临证中积累经验都是弥足珍贵财富。其中,时振声教授是主编李平博士生导师,如时老...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3506.html

NSAIDs认识——从单极考虑到两者兼顾_【中医宝典】

...COX-2研究不断深入,人们NSAIDs药物认识也逐渐形成,即COX-2选择性抑制剂疗效优于或类似于传统NSAIDs,严重胃肠道副作用明显低于传统NSAIDs;COX-2特异性抑制剂总的副作用发生率与传统NSAIDs无明显差别,而严重...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9446.html

认识阴阳五行_【中医宝典】

...变化之中。这种学说后来古代唯物主义哲学有着深远影响,如古代天文学、气象学、化学、算学、音乐和医学,都是在阴阳五行学说协助下发展起来。 我国古代医学家,在长期医疗实践基础上,将阴阳五行学说广泛地运用于医学领域,用以说明人类生命起源,...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448.html

朱震亨“阳有余阴不足”论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认识,他认为阴虚与火旺密切相关,故临证宜以滋阴为本,即所谓“补阴即火自降”,以泻火为标,即“泻火为补阴之功“,从而创立了阴虚发热治疗。其他杂治疗,他强调“、血、痰、郁”之因,用药有自己规律、即属于,用四君子汤;血之用四物汤...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10.htm

隋唐五代病因症候学总结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之学说《诸病源候论》在伤寒、时行、温病等研究中,发现了这些都由“乖戾之”引起,如,伤寒、时行、温度在隋唐以前也有论及,唯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提到了温病是“其年岁中有兼挟鬼毒相注”而成,号曰疠,但挟鬼毒,尚未完全脱离鬼神为...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147.htm

土家族医学概览(2)_【中医宝典】

...筋骨活动,但过劳则伤及筋骨气血而发生压劳、伤力劳等病证。 三是要节制房事,房事无度易损腰子,使精血亏损,引起色劳、经劳、月家劳、碰头等。 四是要防受惊。土家医称脚为“千斤顶”,受惊后从脚起,慢慢传到全身,从而引起许多全身性疾病。理由...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162.html

瑶医痧证认识_民族中医瑶医_【中医宝典】

...痊愈,反之如贻误失治或治疗不当,则骤起易变生他。瑶医在诊治痧症方面,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经验,方法简便,疗效显著,并其发生因病机,有独特见解。 古书中有“痧之初发,必从外感”记述。但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其发生真正原因,还不...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zu/b13064.html

发皇古义 融会新知——《新安医学精华丛书》评介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吴崑《针方六集》、吴谦《刺灸心法要诀》、吴亦鼎《神灸经纶》等代表性针灸著作进行了整理;第一次系统归纳了新安针灸学术成就和独创经验。 《内科》分册详细介绍了新安医家内科疾病病因、机、诊断、治疗等方面认识,介绍了新安内科代表人物...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0391.html

七个癸未年均有疫病流行 “五运六”灵不灵_【中医宝典】

...刘杰研究证实,1987年上海暴发甲肝与当年五运六预测方位、气候、病候、征候都符合,他调查山东10家医院1万份心脑血管病历,也证实其发病规律大体与运气学说相符。 让运气学说不再是“医学玄机” 如前所述,运气学说历来就曾褒贬不一,...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3939.html

中医哲学和中医学及中国生命科学_【中医宝典】

...证明理性必然,那么,以“全盘西化”中国文化及其医学否定就是中国文化理性自觉背叛,而成为厚西薄中的思想方法了。 时至今日,随着西方科学文化产生一系列误区深入认识,中医学在医学实践中特殊、基本疗效被肯定,中医学也日渐...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4097.html

共找到974,95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