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阴者,言脾土也_《思考中医》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太阴主脾土,在很多经文里都明确地提到过,因此,太阴脾土在经典方面是有充分依据的。像《素问·太阴阳明论》、《素问·经终论》、《素问·五常政大论》以及《素问·六元正纪大论》里面都很清楚地谈到太阴脾土的问题。另外,《素问·金匮真言论》里也...

http://qihuangzhishu.com/145/176.htm

《甲乙》之误_《医学读书记》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心象火,而脉萦舌;心火有余,故病舌卷不能言也。“软而散”者,不足之脉。心者生之本,神之处;心不足则精神为消,如卑 、遗亡、恐惧之类是也。“环自己”者,言经气以次相传,如环一周,复至其本位,而气自复,病自已也。经终论云∶刺中心者,环死。义...

http://qihuangzhishu.com/326/12.htm

《甲乙》之误_《医学读书记》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心象火,而脉萦舌;心火有余,故病舌卷不能言也。“软而散”者,不足之脉。心者生之本,神之处;心不足则精神为消,如卑 、遗亡、恐惧之类是也。“环自己”者,言经气以次相传,如环一周,复至其本位,而气自复,病自已也。经终论云∶刺中心者,环死。义...

http://zhongyibaodian.com/yixuedushuji/326-4-8.html

常见的腹及其意义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已成,坚硬而无热感者为脓未成,从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触诊肌肤的方法可导源于《灵枢》尺肤,尺肤就是诊察肘关节内侧(尺泽穴)至寸口皮肤的缓急、滑涩以及寒温等以判断疾病的方法,与《素问》所说“循尺滑涩寒温之意”相吻合。《灵枢·邪气脏腑病形...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65.html

_《中医诊断学》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有无压痛,肿块的形态、质地,肿胀的程度、性质等等。在临床上,各种手法是综合运用的,常常是先触摸,后推按,由轻到重,由浅入深,逐层了解病变的情况。按时,医者体贴患者,手法轻巧,避免突然暴力,冷天事先把手暖和后再行检查。一般先触摸,后...

http://qihuangzhishu.com/92/31.htm

《敖氏伤寒金镜录》—世界最早舌专著_医药之最_【中医宝典】

...我国最早的一本专门谈论舌的著作则算《敖氏伤寒金镜录》,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舌专书。 早在我国殷代的甲骨文中,已有“贞疾舌”的记载,其中就含有诊断病舌的意思。公元前3~5世纪成书的《内经》中已有较多关于舌的记载。如关于舌苔之色,认为...

http://zhongyibaodian.com/yiyaozhizui/a11214.html

的解释_成的意思和出处_汉语词典

...国语辞典 完成整篇文章。 文選.曹植.贈徐幹詩:「慷慨有悲心,興文自成。」 清.李漁.閒情偶寄.卷二.詞曲部.音律:「予襁褓識字,總角成。」 全篇。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誄碑:「揚雄之誄元后,文實煩穢,沙麓撮其,而摯疑成。」...

http://hanwen360.com/c/308316.html

候之一_《黄帝内经太素》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平按:此自“形气相得者生”以上残缺,袁刻据《素问·三部九候论》自“黄帝问曰:余闻九针于夫子”至“胸中多气者死”补入。检《素问》原文,自“上部天”至“下部人,足太阴也”一段,详本书末,乃宋臣林亿等所移,玩《素问》新校正自明。此若据《...

http://zhongyibaodian.com/taisuzhenben/106-15-0.html

华氏脉缔造神医的摇篮_【中医宝典】

...中医脉,天下闻名,确有神医妙手!诊病之神奇,令人惊叹!扁鹊、华佗、张仲景,千古流名!然而近几十年来,由于西医学地涌入及现代仪器地发展,医生们逐步荒费了脉和望诊。一味地用仪器探查,医院有了高额的利润、医生也得了相当的提成,何乐而不为之。...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9018.html

指法之运指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运指是指法的具体运用,指法是对者三指,在诊脉时运动规律的总结。可以说,前人丰富的诊脉经验,都凝集在指法之中了。历代有关指法的论述,是相当丰富的,下面就向大家详细介绍。 1、举按举按是脉的基本指法,它通过三指用力轻重的变化,以诊察脉搏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78.html

共找到218,48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