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痘疹之论,自昔及今,不啻百有余家。然不参究《灵》、《素》诸经,不知脏腑血气之生始出入,是以止知顺、险、逆之证,而不知顺、险、逆之因,不知其因,则不能用救治之法矣。夫人秉阴阳水火之气而成此形,盖有正气,必有邪淫,此天地自然之理也。(在天地亦...
...者,其形气愤然勃然,脉沉弦而滑,胸膈喘满,此气逆证也。经曰∶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即此类也。治宜以排气饮,或四磨饮,或八味顺气散、苏合香丸之类,先顺其气。然后随其虚实而调理之。又若因怒伤气逆,气旋去而真气受损者,气本不实也;再若素多忧郁...
...作者:周学海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自序 卷一\证治总论 气血精神论 升降出入论 承制生化论 虚实补泻论 卷二上\形气类 三阴三阳名义一 三阴三阳名义二 三阴三阳名义三 高骨大骨非一骨也 三焦水道膀胱津液论 饮入于胃...
...逆。发痈者可治。外剥者必死。气血少缓。毒虽化而浆不满为险。保元汤加桂、米。八九日。浆足根化。而无他证为顺。浆不足而成外剥者为逆。浆不充满。血附线红气弱者为险。保元汤加姜、米。十一二日。血尽毒解。气调浆足而敛为顺。气弱血凝。枯朽剥尽为逆。血尽...
...,痿冷昏晕。然亦有痰冷而属热者,其为病状,种种难名,王隐君论中颇为详尽。学人当察其病形脉证,则知所挟之邪,随其表里上下虚实治之可也。大凡病久淹留,卒不致死者,多因食积痰饮所致。此何以故? 盖胃气亦赖痰积所养,饮食虽少,胃虚猝不便虚故也。亦...
...《逆顺》 1、逆顺:黄帝问于伯高曰:余闻气有逆顺,脉有盛衰,刺有大约,可得闻乎?伯高曰:气之逆顺者,所以应天地阴阳四时五行也;脉之盛衰者,所以候血气之虚实有馀不足;刺之大约者,必明知病之可刺,与其未可刺,与其已不可刺也。 2、逆顺:黄帝曰...
...虚极,因内有干血,是自实而虚,宿食脉涩,亦自实而虚,故一用大黄虫丸,一用大承气汤。盖干血下而虚自复,宿食去而胃必和也。此虚实相因而生之大略也。要之,相兼者与相因者,病之新久,胃之强弱,尤宜参伍加思,亦是诊处之大关钥也。更论虚实之兼挟,则表里...
... 尺诊 尺寸诊 五脏脉诊 卷第十六诊候之三 虚实脉诊 杂诊 脉论 卷第十七证候之一 卷第十八(佚) 卷第十九设方 知古今 知要道 知方地 知形志所宜 知祝由 知针石 知汤药 知官能 卷第二十(佚) 卷第二十一九针之一 九针要道 九针要解 ...
...问曰:何谓虚实?对曰: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重实者,肉大热,病气热,脉满,是谓重实。问曰:经络俱实,何如?对曰:经络皆实,是寸脉急而尺缓也,皆当俱治。故曰滑则顺,涩则逆。夫虚实者,皆从其物类始,五脏骨肉滑利,可以长久。寒气暴上,脉满实。...
...《素问·平人气象论》曰∶脉从阴阳,病易已;脉逆阴阳,病难已。脉得四时之顺,曰病无他;脉反四时,及不间脏,曰难已。肝见庚辛死,心见壬癸死,脾见甲乙死,肺见丙丁死,肾见戊己死,是谓真脏见,皆死。脉从阴阳者,如心肺应浮,肝肾应沉,腑脉浮大,脏脉...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