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症初感外邪,失于表散,邪伏于里,留于肺,时发时止,淹缠岁月。更有痰哮、咸哮、醋哮,过食生冷及幼稚之童天哮诸症喉中为甚水鸡声,哮症原来痰病侵。若得吐痰并发散,远离浓味药方灵。定喘之汤可参用,化痰为主治须明。定喘汤 白果 黄芩 苏子 半夏 ...
...产后阴血暴竭,阳气无所根据,独侵于肺,故喘也。此为孤阳绝阴。最为难治。凡产后血脱,劳伤之甚,气短似喘,无所倚恃,而呼吸息止违常矣。世有妄论痰火,用散气化痰之方,误人致夭多矣。夫肺受脾禀,运气生脉,通水道,顺呼吸,清肃上下,调和荣卫,而为...
...喘有寒、有热、有水病。寒喘遇寒则发,热喘发于夏,而不发于冬水病者,小便涩,胸膈满闷,脚微肿是也,更有肺热,有肺虚,有胃热,有肾虚,最宜分别。夫呼吸急促者,谓之喘,喉中有声响者,谓之哮,然痰盛而喘,则治痰为本,而利气为标,气实而喘,则气反为...
...经义《至真要大论》曰∶诸气 郁,皆属于肺。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脉解篇》曰∶阳明所谓上喘而为水者,阴气下而复上,上则邪客于脏腑间,故为水也。少阴所谓呕咳上气喘者,阴气在下,阳气在上,诸阳气浮,无所根据从,故呕咳上气喘也...
...病证名。指素有肺热而风寒束肺所致之哮证。《类证治裁·哮症论治》:“症由痰热内郁,风寒外束,初失表散,邪留肺络,宿根积久,随感辄发。……胶痰与阳气并于膈中,不得泄越,热壅气逆,故声粗为哮。”治宜散寒、解郁、宁肺,用麻黄定喘汤、越婢加半夏汤。...
...治肺虚久嗽作喘。人参 阿胶(各一两三钱,炒) 白茯苓 马兜铃(去老梗) 糯米(各五钱) 杏仁(二十一粒,制) 甘草(四钱,炙) 为末,取二钱,水煎服。定喘汤治 嗽无不取效。见方脉喘哮门。...
...作者:怀远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 序一 序二 凡例 卷之一\伤寒 伤寒论 两感论 附:嗣真少阴症似太阳太阳脉似少阴不同论 太阳论 阳明少阳论 三阴论 三焦论 阴证论 阴虚论 内伤论 表症论 里症论 热症论 舌论 ...
...病名。指哮证以痰浊壅盛为其主要病理者。《证治汇补·哮病》:“哮虽肺病,而肺金以脾土为母,俾脾气溷浊,则上输浊液尽变稠痰,肺家安能清净?所以清脾之法尤要于清肺也。”叶天士认为:“痰哮……大概以温通肺脏、下摄肾真为主,久发中虚,又必补益中气,...
...腰软 二十四、肩背痛(附腰髀痛) 腰髀痛 二十五、胁痛(附身体痛) 身体痛 二十六、逆痰嗽 二十七、喘(附哮) 哮喘 卷三 二十八、宿食留饮(附痰饮) 二十九、嗳气吞酸嘈杂(附 气) 论 气 三十、积聚 三十一消渴 三十二、痞 三十三、肿胀...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