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至东汉时期(3)医学理论形成_医药溯源_【中医宝典】

...《素问》书名最早见于东汉末年张仲景《伤寒杂病》。由于当时战乱频繁,《素问》流传到唐代时已残缺不全。唐朝太仆王冰其进行收集整理,增补了第卷中的“天元纪大”等。到了宋代,医官高保衡、林亿等王冰补注整理《素问》加以校正后刊行,...

http://zhongyibaodian.com/suyuan/b34771.html

三消证治_《叶选医衡》_中医医书籍_【岐黄之术】

...夫三消者,即《内经》之所云消瘅、消中也。多饮而渴不止为上消,如气厥云∶肺消、膈消,奇病云∶消渴是也。消谷善饥为中消。如脉要精微云∶瘅成为消中。师传云∶胃中热则消谷是也。溲便频膏浊不禁为下消,如病形云∶肝肾脉微小为消瘅,肝肾在下是...

http://qihuangzhishu.com/768/63.htm

《黄帝内经》在线阅读

...。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神农本草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一部医学典籍。是研究人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阴阳五行学说”、...

http://wenxue360.com/guji/huangdineijing.html

《黄帝内经》在线阅读

...。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神农本草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一部医学典籍。是研究人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药物学医学巨著。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阴阳五行学说”、...

http://www.wenxue360.com/guji/huangdineijing.html

黄帝内经理论体系_【黄帝内经】

...所说“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素问·评热病》所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等,都论证了这一点。 3.病变:疾病变化是复杂,《黄帝内经》概括病变也是多方面,有从阴阳来概括,如《素问·阴阳应象》:“阳受风气,阴受湿气”;“阳病者上行极...

http://wenxue360.com/huangdineijing/archives/188.html

施杞_二、“内外一体”: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应“合人形以法四时”均是应合了这个道理。他指出:“外伤内损不可分”,治法可循“安内可以攘外”原则,“调补虚损,可去实邪”。他这些思想也是内经》“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等论断继承和发挥。他常说,中医诊察疾病过程,是一个“知外揣内”...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shiqi/598-7-2.html

中医学理论体系内涵与框架构建(6)_【中医宝典】

...是中医学首要和根本任务。中医学养生认识,就是探求和阐述康寿之道和术。 (二)养生在中医学中的地位 中医学从来就是以健康为中心,而非以疾病为中心医学。因此,养生理论和方法探求,在中医学中居于极其重要地位。以《内经》为例,养生...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5571.html

黄帝内经主要特点_【黄帝内经】

...分割。比如说《生气通天》、《四气调神》、《阴阳应象》等等篇章,都是强调人与天不可分割性,整体性。 四、《黄帝内经》认为人生命是可以感知、感受,可以给它定性。但是人生命不是通过现在试验室里面试验分析,不是可以用数学描述...

http://wenxue360.com/huangdineijing/archives/176.html

从时间到自然整体:天下随时,道法自然,立象尽意——《内经认识世界之三原则(上)_【中医宝典】

...集大成。”(《孟子·万章下》) 《内经》以阴阳五行为“道”,为根本理论,而阴阳五行实质是昼夜四时,这使中医学成为真正以时间为本位医学。 《内经》以时间为本位,把人和天地万物看作是一个统一生命过程。其直白而集中表述,见《素问·四气调神...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6168.html

诊法_《侣山堂类辩》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左心、小肠、肝、胆、肾,右肺、肠、脾、胃、命之歌,盖亦有所本也。(本论以右附上候脾胃,则心与小肠、肺与大肠,不言而可知矣,后人妄生别论,皆未曾参究《内经》。)《平脉》有三菽、六菽之诊法,谓皮、脉、肉、筋、骨,乃肺、心、脾、肝、肾之外合,...

http://zhongyibaodian.com/lvshantangleibian/803-5-18.html

共找到1,003,79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