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师承院校教育历史分析_【中医宝典】

...最早中医经典文献脉经等基础课。继学“体疗”(内科)、“疮肿”(外科)、“少小”(儿科)、“耳目口齿”(五官科)、“角法”(针灸科)五个专科,学习3至5年。由此同时,各州府也相继设立了医学教育机构。此后,北宋设有“太医局”,明清时有“...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2614.html

黄帝内经神妙世界(1)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三大奇书”之一:黄帝内经 我认为,黄帝内经可以用三个“第一”给它作一概括。 第一,黄帝内经是第一部中医理论经典。人类出现以后,就有疾病,有了疾病必然就寻求各种医治方法,所以医疗技术形成确远远早于黄帝内经。但中医学作为...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404.html

方和谦_大医·大师·大爱——纪念国医大师方和谦逝世一周年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泥 温故而知新方老终其一生,授业解惑,桃李遍布海内外。从20世纪90年代,方老作为国家级名老中医继承人导师,先后培养了四批共10名弟子。他从事中医四部经典内科教学工作50余年,积累了大量关于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以及内科病证...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fangheqian/1094-2-0.html

抢救中医大师带徒_【中医宝典】

...”颜德馨教授说。 中医西化愈演愈烈,目前中医大学人才培养西化倾向有着密切关系。颜德馨指出,全国100多所中医大学课程中,生理解剖细胞基因等西医课程占到60%,中医课程仅占到40%。更让老专家质疑是,中医大学...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563.html

金明渊_一、勤求古训 师法前人悟发新解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既要集众家之长,又独立思考,善作分析,而后优柔冰释,怡然理顺,含英咀华,卓然自立而不阿。金师常年来集诊务、任教、编著于一身,犹手不释卷,除精读五部经典和许叔微本事方外,博览历代各家学说、西医基础理论和临床书籍,旁涉中外文、史、哲、艺,...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jinmingyuan/475-3-1.html

现代中医教育模式_思考中医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一个朦胧可见。这就构成了中西文化差别,亦正是这样一个差别,促使我们去思考,中西文化教育,中医西医教育应不应该有所区别?从现代中医教育,我们看到她分科愈趋精细,中医传承上问题。有的甚至尝试将一本中基划分为数个学科,将针灸也分为...

http://qihuangzhishu.com/145/16.htm

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_中医诊断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寸口,三部九候、二十四等脉法,对后世影响很大。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是一部论述病源证候诊断专著,载列各种疾病的证候1739论。唐代孙思邈认为,诊病要不为外部现象所迷惑,透过现象看本质。他在备急千金方·大医精诚中指出:“...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xue/92-1-1.html

尊经崇古,注释经典_【中医宝典】

...中国文化保守性,对医学发展也产生了消极影响。如对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研经言等,计约九十余种。他们以经典注解作为研究医学、表达思想方式,虽对继承中医传统思想有所益处,但势必束缚医学发展,禁锢了医学创新思想。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9641.html

四大虚证--经典补品_中医食疗药食同源_【中医宝典】

...状态。中医认为,出现不同程度各种虚证,应该用不同补品进补,才是正确有益方法。否则会得不偿失,甚至有害无益。下面我们就给大家推荐中医四大虚证经典补品—— 气虚多食人参 表现主要为神疲乏力、气短、倦怠等乏力症群,也就是指全身精神不佳,...

http://zhongyibaodian.com/shiliao/b34495.html

妇产科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得其究竟,他能突破封建礼教束缚,必要时从事胸腹切诊。此外,在女子肝气郁结诊治方面,重视以乳胀为主要征象。陈筱宝(1872~1937)专长妇科,对宋代名医陈素庵妇科医深有研究,诊病亦注重根据妇女特点进行四诊。善于体念病者精神所苦,...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368.htm

共找到1,179,13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