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治散剂用法之一。药物直接撒用于伤口之方法。见《理瀹骈文》。具体用法:按成方药物比例配伍,将有关药物研成极细粉备用,用时使药粉直接接触疮面发挥作用。临床依据疮疡性质、发病阶段和药物作用的不同,可分为消散、拔毒、去腐、生肌、止血、平胬等数种...
...对于药物配伍的畏恶禁忌,《本草经集注》对《本经》做了较多的发挥,认为“案其主治虽同,而性理不和,更以成患……其相须,相使,不必同类。犹如和羹,调食鱼肉,葱、鼓各有所宜,若相宣发也。”其内还列举半夏与生姜、防已与细辛等“数十余条”配伍的例证,...
...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并将其总结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 (1)相须:即性能相类似的药物相伍为用,可起协同作用,增强疗效。如石膏、知母合用以增强清热泻火之力。 (2)相使:即性能不相同的药物相伍为用,能互相促进,增强疗效。如补气之黄芪与利水之茯苓...
...失运,可配健脾和胃药;如湿邪较重,还可与利水渗湿药相配伍。3.化湿药功能化湿、燥湿,易于耗阴伤津,故阴虚津少,舌绛光剥者宜慎用。4.化湿药物多含挥发油成分而气味芳香,煎煮过久可降低或丧失疗效,故不宜久煎,有的则应后下。...
...表里二经经气,可收搜风蠲痛之效。这些与李东恒的分经选药,也有某些吻合之处。总之药物归经,是一种用药的规律,我们掌握了药物归经,引经报使的方法,不但能根据经络所表现的症候,来适当地选用药物,并且能执简驭繁,有条不紊地处理复杂病变。如果不明分经...
...,食疗和药膳是两个概念,食疗不加药物,适用范围比较广;药膳由食物和药物配制烹调而成,因“是药三分毒”,并非所有人都适用。 中国药膳源远流长,自宫廷到民间,广为传播。但“食疗”和“药膳”的概念常被人们混淆,其实“食疗”和“药膳”既有区别,又有...
...指喜、怒、忧、思、悲、恐、惊等精神情志变化的七种表现,是对外界事物的反映。作为致病因素,是指这些精神活动过度强烈和持久,影响脏腑气血的功能,或内脏先发病变,进而影响习精神活动。参见“五志”条。指药物配伍的七种不同作用。即“单行”、“相须”...
...”中的黄芪、白术、防风配伍,一散一收治表虚自汗等等。这些方剂从表面看,似乎用药中药性有些矛盾,实际上是相互监制了偏性,使药性温凉得当,补而不滞,体现了对立统一的辩证法思想。然而,当药物配伍不当时,中药复方的这种优点就会变成缺点,药物作用互相...
...与组织液渗透压相接近。一般而言,药液浓度过高时,用注射用水稀释;浓度过低时适当用生理盐水增加浓度(但要注意配伍禁忌)。此外尚应注意药物的溶剂,如为醇溶液,就不宜作穴位注射用。 二、注意操作和针感情况:选用毫针或注射针头要细,毫针以28号以上...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