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方证不同于辨证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症状的“症”,《伤寒论》六经提纲辨六经病脉证并治的“证”也是指“症”,为了避免与《中医基础理论》所说的“证”与“辨证”的概念混为一谈,还建议将伤寒学界所谓的“方证”改称为“方症”,且“辨方症论治”体系概念,也统一用“症”,而不用“证”。 由于...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3752.html

中医诊断之辨证与病案_【中医宝典】

...辨证要灵活掌握,根据病证选择辨证方法,更要多种辨证方法联合运用,完整正确地揭示疾病的病理变化。 ◆ 外感病与杂病的辨证 从广义上讲疾病分为外感病与杂病两大类,适用于外感病的辨证方法有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病邪辨证等。适用于杂病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3668.html

卫气营血辨证_【中医宝典】

...过程中的临床表现成份为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心包证等多种证候,反映了外感温热病不同阶段的不同证型,以及邪正斗争的形势,揭示了外感温热病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的一般规律,从而为治疗提供依据。卫气营血辨证弥补了六经辨证的不足,丰富了外感热...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3794.html

医案_《中医名词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即病案。是医生治疗疾病时辨证、立法、处方用药的连续记录。汉代名医淳于意创造性地记载了自己治疗的二十五例医案,当时称为《诊籍》。包括有患者姓名、地址、职业、病理、辨证、治疗、预后等。后世医家有将自己所治疗的病案记录整理而为个人医案者。也有...

http://qihuangzhishu.com/109/2866.htm

辨证_《中医诊断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历代医家通过长期临床实践,逐渐发展形成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经络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等。这些辨证方法,虽有各自的特点和侧重,但在临床应用中是可以相互联系,互相补充的。其中病因辨证是着重从病因角度去辨别证候,是...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xue/92-4-0.html

胡建华_二、谈谈怎样学习和写好医案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中医固有的辨证施治,理、法、方、药等特点,束之高阁,弃而不用,变成只要药物,不要理论。这样,不仅临床疗效提不高,即使看好了病,也不能从理论上加以总结提高,更谈不上如何继承发扬祖国医学了。2、怎样学好前人医案?⑴前后对照,层层剖析:对诊治次数...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hujianhua/527-8-2.html

六经_《中医名词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即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太阴经、少阴经、厥阴经的合称。在古代临床上多用六经的名称及其所表现的症候特点来说明疾病部位的深浅(表里)和疾病发展的阶段,作为诊治急性热病(广义的伤寒)时辨证论治的纲领,即“六经辨证”。...

http://qihuangzhishu.com/109/515.htm

中林内人阳明少阳合病_《孙文垣医案》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蔡中林文学内人,发热口渴,舌上燥裂,小腹痛,呕吐,药食不能入者七日,诸医之技殚矣,皆视为膈食而不可为。吴我峰翁固邀予诊,右寸脉绝不应指,关沉滑有力,左手弦数。予曰∶此阳明少阳合病,邪热壅于上焦然也,非膈食,法当解散,数剂可愈,无恐。以软...

http://zhongyibaodian.com/sunwenyuanyian/668-5-33.html

六经辨证治疗不孕症_【中医宝典】

...辨证治疗不孕症 摘要:《生姜汤的加减化裁而成。载《金匮•妇人杂病门》,主治“小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干口燥”,“亦主妇人少腹寒、久不受胎……或月水……至期不来”,是仲景用以“养血温经”的良方。腹诊以少腹冷痛,胀满,按之无力...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5066.html

融在医古文中的“六经”语辞--“六经”与医古文(一)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 罗根海 天津中医药大学 “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与中医药学关系甚密,故医古文中多有引述“六经”之语句的情况。出自于“六经”的“膏肓”、“二竖子”(以上见《春秋左氏传》)“十全之上工”(见《周礼·天官》)等名词几乎在中医典籍...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0267.html

共找到31,91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