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之分经络脏腑,夫人知之。于是天下遂有因经络脏腑之说,而拘泥附会,又或误认穿凿,并有借此神其说以欺人者。盖治病之法多端,有必求经络脏腑者,有不必求经络脏腑者。盖人之气血无所不通,而药性之寒热温凉有毒无毒,其性亦一定不移,入于人身,其功能亦...
...病之从内出者,必由于脏腑;病之从外入者,必由于经络。其病之情状,必有凿凿可征者。如怔忡惊悸为心之病,泄泻臌胀为肠胃之病,此易知者。又有同一寒热而六经各殊,同一疼痛而筋骨皮肉各别。又有脏腑有病而反现于肢节,肢节有病而反现于脏腑。若不究其病根...
...五脏六腑的相互关系 脏腑是相互配合,互为表里,不论在生理上,病理上,都是不可分割的。所以谈到五脏,也就联系到六腑。兹分述如下: (一)肝与胆 胆附于肝,相为表里,肝胆互济。所以肝胆实热的病人,有寒热、胁痛、胸满、口苦、呕吐等症状。而平肝...
...肺为华盖在体腔脏腑中位居最高。 【肺为华盖】 “华盖”,本指帝王的车盖或指画上文彩的伞。《灵枢.九针论》指出:「肺者五脏六腑之盖也。」《难经集注.三十二难》虞庶注:「肺为华盖,位亦居膈。」因肺在体腔脏腑中位居最高,并有覆盖和保护诸脏抵御...
...学说—心 常见病脉及主病 常见脉象及临床意义 冲脉 从中医认识阴阳 大肠结热-肺与大肠病辨证 大肠湿热-肺与大肠病辨证 大肠液亏-肺与大肠病辨证 带脉 胆郁痰扰-肝与胆病辨证 当代中医藏象理论的反思 冬不藏精春必病温 督脉 督脉的意义 耳...
...抚顺一童,九岁,因有外感实热久留不去,变为虚劳咳嗽证。病因 从前曾受外感,热入阳明。医者纯用甘寒之药清之,致病愈之后,犹有些些余热稽留脏腑,久之阴分亏耗,浸成虚劳咳嗽证。证候 心中常常发热,有时身亦觉热,懒于饮食,咳嗽频吐痰涎,身体瘦弱。...
...抚顺一童,九岁,因有外感实热久留不去,变为虚劳咳嗽证。病因 从前曾受外感,热入阳明。医者纯用甘寒之药清之,致病愈之后,犹有些些余热稽留脏腑,久之阴分亏耗,浸成虚劳咳嗽证。证候 心中常常发热,有时身亦觉热,懒于饮食,咳嗽频吐痰涎,身体瘦弱。...
...独取寸口的道理,一是由于寸口脉位于手太阴肺经的原穴部位,是脉之大会。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所以,在寸口可以观察胃气的强弱;二是脏腑气血皆通过百脉朝会于肺,所以脏腑的生理病理变化能反映于寸口脉象。 寸口脉分寸、关、尺三部(图1)。通常以腕后高骨(...
...切诊是指用手触按病人身体,藉此了解病情的一种方法。 切脉又称诊脉,是医者用手指按其腕后挠动脉搏动处,借以体察脉象变化,辨别脏腑功能盛衰,气血津精虚滞的一种方法。正常脉象是寸、关、尺三部都有脉在搏动,不浮不沉,不迟不数,从容和缓,柔和有力,...
...气虚,包括元气、宗气、卫气的虚损,以及气的推动、温煦、防御、固摄和气化功能的减退,从而导致机体的某些功能活动低下或衰退,抗病能力下降等衰弱的现象。多由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养,或劳伤过度而耗损(“劳则气耗”),或久病不复,或肺脾肾等脏腑...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