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古今医案按》_中医医案书籍_【岐黄之术】

...汤一.即知饥索食.六全愈.石顽治谈仲安.体肥善饮.初夏患壮热呕逆.胸膈左畔隐痛.手不可拊.便溺涩数.舌上胎滑.食后痛呕稠痰.渐见血水.脉来涩涩不调.与凉膈散加石斛、连翘.下稠腻颇多.先是医作肺痈治.不效.张曰.肺痈必咳嗽.吐腥秽痰.此...

http://qihuangzhishu.com/618/169.htm

科心得集》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作者:高秉钧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序一 序二 序三 例言 卷上 证总论 科调治心法略义 申明外实从内出论 辨脑疽对口论 脑疽后论 辨百会疽玉枕疽论 辨夭疽锐毒虚实论 辨大头瘟抱头火丹毒论 辨鬓疽额疽论 辨凤眉疽...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kexindeji/index.html

骑马门主论_《医大全》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否则婉转留连,祸不旋踵,与其毒势弥漫,到后来发散,何不乘其初起正气未衰,一而大加祛逐之为快哉!方中妙在用金银花,而以当归补血为君,人参为佐,大黄为使,重轻多寡之得宜也。(《秘录》)王肯堂曰∶骑马,乃手足三阴经所司,毒在肾经,湿热流于大小肠...

http://qihuangzhishu.com/344/781.htm

足心门主论_《医大全》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足心(图)《鬼遗方》云∶两脚心发彻骨者不治,如脚心微皮破,不至深发,脓不多者可治。王肯堂曰∶足心发毒肿痛,亦名涌泉疽,俗名病穿板,又名穿窟天 ,属少阴肾经虚损所致。宜十全大补汤、八味地黄汤,大,不问昼夜投之,溃烂呕逆迷闷,脉微代者死。...

http://qihuangzhishu.com/344/907.htm

科纲要》_中医外科书籍_【岐黄之术】

...软弱微散之脉 第十节·缓脉 第十一节·芤脉 第十二节·动脉 第十三节·伏脉 第十四节·促脉 第十五节·结代之脉 第十六节·上鱼入尺 卷上\第三章·治药剂 第一节·总论 第二节·论肿退消之 第三节·论肿内已成脓之 第四节·论肿行气...

http://qihuangzhishu.com/805/index.htm

_《中医名词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凡肿表现为红肿高起,焮热疼痛,周围界限清楚,在未成脓之前无疮头而易消散,已成脓易溃破,溃后脓液稠粘,疮口易敛的,都称为“”。即气血受毒邪所困而壅塞不通之意,属阳证,起初常伴有实热证候,如身热,口渴,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脉洪数有力等...

http://qihuangzhishu.com/109/2659.htm

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病名。系指咽喉各部发生之。见《诸病源候论》卷三十。根据发生部位之不同,又可分为喉关、里喉、夹喉、上腭、颌下、舌喉、外喉等。详见各有关条。其病因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是六府不和,气血不调,肺胃热蕴,风热痰火之气上冲咽喉;二...

http://qihuangzhishu.com/169/433.htm

十九畏歌诀及浅释_【中医宝典】

...中药在配伍使用时有严格的规定,十九畏指的是部分药性相互冲突,并且中医在临床处方中不能同用的品种。与十八反歌诀一样同属学习中医的基本功。 川乌、草乌不能与犀角同用) 官桂善能调冷气,若逢石脂便相欺.(官桂不能与石脂同用) 大凡修合看顺逆,炮...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896.html

黄瓜_《外科心法要诀》_中医外科书籍_【岐黄之术】

...加羌活、柴胡或夺命丹治之。其余内外治法,俱按痈疽肿、溃疡门。黄瓜图(图)仙方活命饮(见肿门)夺命丹(见阴阳二气疽)...

http://qihuangzhishu.com/629/126.htm

门主论_《医大全》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陈远公曰∶有乳上生,先疼后肿,寻常发热,变成,此证男妇皆有之,而女人居多。盖女人乳儿之时,偶尔贪睡,儿以口气吹之,使乳内之气闭塞不通,以至作痛,即以解散药治之,随手而愈。若因循失治,而乳成矣。唯男子则不然,乃胃火炽盛,不上升于口舌...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yidaquan/344-25-12.html

共找到66,49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