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15克,赤芍9克,川芎6克,银花6克,升麻6克,黄芪6克,甘草3克,大黄适量(后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简明中医妇科学》。 中医方剂(四) 【辨证】正气不足。 【治法】补气养血,健脾疏肝,化瘀解毒。 【...
...方名:克痛汤 【功能主治】 功能化瘀定痛。主治外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见有痛经、肛坠、不孕、性交痛、妇检宫颈后壁有结节等。 【处方组成】 三棱10克。 【临床疗效】 应用11例,痊愈(子宫后壁结节及自觉症状消失)4例,显效(结节缩小,自觉症状...
...腹痛”范畴。目前多数医家均认为本病为感受湿热之邪,或过食肥甘,化生湿热,影响肝胆之疏泄功能而发病。治疗上也多以疏肝利胆,化湿清热为主。方剂常选大柴胡汤、利胆排石汤、清利通下方等。药物则以柴胡、大黄、金钱草、茵陈之类。金师指出:慢性胆囊炎和急性...
...克。【功能主治】疏肝扶脾,清热凉血。主肝脾不和,火燥郁滞。【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摘录】《美容护肤中医八法》▼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 杨作方:丹栀龙胆逍遥汤【处方】柴胡10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白术10克,茯苓12...
...反胃的病机已明,故临证辨治应肝脾胃三者结合,以疏肝健脾治其本,通降胃气治其标。做到疏而不伤正气,补而不碍运气,降而不伐胃气。急性反胃多是邪盛,辨治较易。慢性反胃多因正虚,更须详察细辨。用药须轻灵,固护胃气,不悖“慢性病有方有守”之古训。...
...反胃的病机已明,故临证辨治应肝脾胃三者结合,以疏肝健脾治其本,通降胃气治其标。做到疏而不伤正气,补而不碍运气,降而不伐胃气。急性反胃多是邪盛,辨治较易。慢性反胃多因正虚,更须详察细辨。用药须轻灵,固护胃气,不悖“慢性病有方有守”之古训。...
...[辨证论治] 1.肝脾瘀滞证:左胁下及腹部积块明显肿大,硬痛不移,腹部青筋暴露,可见齿衄、鼻衄或紫斑,时有寒热,女子可有月事不下,舌质紫暗或见瘀斑,脉弦涩。疏肝通络、化瘀消积。 2.血虚挟瘀证:左胁下及腹部积块坚硬压痛,饮食大减,神疲,...
...目录 《温病条辨》断下渗湿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温病条辨》:断下渗湿汤【处方】樗根皮(炒黑)1两,生茅术1钱,生黄柏1钱,地榆(炒黑)1钱5分,楂肉(炒黑)3钱,银花(炒黑)1钱5分,赤苓3钱,猪苓1钱5分。【功能主治】久痢带...
...用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空腹时服。【功能主治】养血清火,疏肝散结。主血虚火动,肝气郁结,致患鬓疽,初起尚未成脓者,毋论阴阳表里,俱可服之。 【摘录】《外科正宗》卷二▼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 《马培之医案》:柴胡清肝汤【处方】柴胡、...
...是滋阴药与疏肝药合用,使肝气和畅的方法。肝肾阴虚,气滞不行,症见胁肋窜痛,胸腹胀,舌上无津液,咽喉干燥,脉反细弱或虚弦,可用一贯煎(北沙参、麦冬、当归身、生地黄、枸杞子、川楝子;口苦燥的加酒炒黄连少量)治疗。...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