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所不取者。其说近是。故今且从诸本,而考其真伪异同之说,以详注于其下。其甚伪者,即虽不载其文,而犹存其目,使读者犹有考焉。其《石刻联句》遗诗文等,则从方本录之,以补《外集》之阙。又诸本有《遗文》一卷,方本亦多不录,今亦存之,以附于后。) ...
...苦闷的象征》外,还有《出了象牙之塔》、《文艺思潮论》等。 〔4〕 指日本关东大地震。发生于一九二三年九月一日上午十一时,厨川白村于这次地震中遇难。 〔5〕 山本修二(1894—1976) 日本京都第三高等学校、京都大学教授。当时是厨川白村...
...而愈者,可借此作半日休息亦佳;否则,秃先生病耳,死尤善。弗病弗死,吾明日又上学读《论语》〔5〕矣。 明日,秃先生果又按吾《论语》,头摇摇然释字义矣。先生又近视,故唇几触书,作欲啮状。人常咎吾顽,谓读不半卷,篇页便大零落;不知此咻咻然之鼻息,...
...说》等。 〔17〕 本自传当作于一九三四年三、四月间。本文加注后重收入《集外集拾遗补编》。 ...
...《我也来谈谈复旦大学》文后附白〔1〕 为了一个学校,《语丝》原不想费许多篇幅的。但已经“谈”开了,就也不妨“谈”下去。这一篇既是近于对前一文〔2〕的辩正,而且看那口吻,可知作者〔3〕和复旦大学是很关切,有作为的。所以毫不删略,登在这里,...
...题赠冯蕙熹〔1〕 杀人有将,救人为医。 杀了大半,救其孑遗。 小补之哉,乌乎噫嘻! 鲁迅 一九三十年九月一日,上海 【注解】 〔1〕 本篇据手迹编入,原无标题。 冯蕙熹,广东南海人,许广平的表妹。当时是北平协和医学院学生。 ...
...无月”“花下独酌大醉”一样,变成做诗的题目了。 〔1〕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二五年六月九日《民众文艺》周刊第二十三期。 〔2〕 “清封什么大夫” 清朝对正一品到从五品文官的封号。 “清封什么人”,清朝对达官显贵的妻子常给以夫人、宜人等等的封号...
...庶校务有主持之人,暴者失蹂躏之地,学校幸甚!教育幸甚!谨呈教育部总长 【注解】 〔1〕 本篇据手稿编入,原无标题、标点。第一件呈文曾发表于一九二五年六月三日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自治会编辑出版的《驱杨运动特刊》,题为《学生自治会上教育部呈文》...
...《未名丛刊》是什么,要怎样?〔1〕 所谓《未名丛刊》者,并非无名丛书的意思,乃是还未想定名目,然而这就作为名字,不再去苦想他了。 这也并非学者们精选的宝书,凡国民都非看不可。只要有稿子,有印费,便即付印,想使萧索的读者,作者,译者,大家...
...楼,一八五九年病死。当时人们讽刺他的对联全文是: “不战不和不守,相臣度量,疆臣抱负;不死不降不走,古之所无,今之罕有。”钱玄同在《语丝》周刊第二期(一九二四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发表的《随感录·“持中”底真相之说明》中,引用了这副对联,说:“...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