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经脉流行的道路,也是经脉的一种代称。“隧”字有两个解释,一是指位于身体深部的“隧道”的意思,如《素问·调经论》:「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一是指与五脏六腑相联系的“大络”的意思,如《灵枢·玉版篇》:「胃之所出气血者,经隧也。经...
...黄帝问曰: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君王众庶,尽欲全形,形之疾病,莫知其情,留淫日深,著于骨髓,心私虑之,余欲针除其疾病,为之奈何? 岐伯对曰:夫盐之味咸者,其气令器津泄;弦绝者,其音嘶败;木敷者,其叶发;...
...。”参见五膈条。热格热邪阻格。《素问·至真要大论》:“太阴之胜,火气内郁……甚则心痛热格,头痛,喉痹项强。”热府经穴别名。出《千金要方》。即风门。见该条。热服服药方法之一。指中药煎剂乘热服下,以充分发挥其疗效。热剂热服,适用于大寒证;寒剂...
...上格。”治宜平肝散。参见关格条。上附上脉学术语。指诊脉部位。即两手寸部脉。《素问·脉要精微论》:“上附上,右外以候肺,内以候胸中,左外以候心,内以候膻中。”一说是诊尺肤部位。上发背病名。系痈疽之发于背部第七颈椎部位者,其名因证因相同而仅部位...
...名。即初生不啼。《济阴纲目·保婴经验方》:“初生不能发声,谓之梦生。”详见闷气生条。梦做梦,梦见。《灵枢·淫邪发梦》:“阳气盛则梦大火而燔爇。”又:“使人卧不得安而喜梦。”《素问·脉要精微论》:“阴气盛,则梦涉大水而恐惧。”孟有章清代医家。...
...重新排列,反映出宋人整理《千金要方》的医学指导思想,是使该书由原来的“方治”向“求理”转移。此外,宋人还增补了大量医论。如在卷二十八《平脉·扁鹊诊诸反逆死脉要诀第十四》中,增脉论20余条,多达400余字。宋人对《千金要方》医理如此大幅度地...
...仲景以风、湿、寒、暑四气为感症之大数,既自以《伤寒》着其论,以名其书,而不辨夫风、湿、暑之为病若何,即无以明己之独为伤寒设,于是又出类伤寒之论。首列 、次湿,次,若恪循风、湿、暑之序,而汇为一篇。其所谓 者,即风家之专病也。《千金》云∶...
...先发于气,寒暑伤人从外入而先着于形。分而言之,则怒气从下上而先发于阴,喜气从上下而先发于阳,寒则人气内藏,故寒之伤人先着于形,暑则人气外溢,故暑之伤人,先着于气也。 括《调经论》、《阴阳应象大论》两篇文)。又曰∶夫邪之客于形也,必先舍于皮毛...
...以胃气为本。《素问·平人气象论》:平肺脉来,厌厌聂聂,如落榆荚,曰肺平。夏脉钩,反者为病,何谓反?然:气来实强,是谓太过,病在外,气来虚微,是谓不及,病在内。脉来累累如环,如循琅玕曰平,来而益数,如鸡举足曰病,前曲后居,如操带钩曰死。夏脉微...
...《易》这个系统在讨论两仪四象以后,就跳到八卦这个层面,当然,八卦也有三阴三阳,但是,阐述的角度显然与医有很大的差别。所以,医系统的三阴三阳应该说是很独特的。我们看《素问》,在《素问》的前几篇里,只讲二阴二阳,特别是《四气调神大论》,它只提...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