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根据中医理论,选用中药时,应注意掌握药证宜忌,也就是说药要与证相适应。例如,表实证忌用补敛、攻下,而宜用发散,根据表寒表热选用辛温辛凉之药;表虚证则忌用破气、 二、如何煎好中药 中草药品种繁多,汤剂为常用剂型,多采用煎煮的方法。为了避免...
...属生物碱类化合物,即具碱性,而含生物碱的中药较多,如乌头、附子、麻黄、防己、贝母、苦参等,甘草酸属酸性物质,而含酸性成分的中药亦还有不少,如大黄、乌梅等,当一个处方中,有含生物碱类成分的中药,又有含有机酸类成分的中药,这类处方中药物共同煎煮...
...目录 《中药制剂汇编》阑尾一号消炎片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中药制剂汇编》:阑尾一号消炎片【处方】金银花125g,大青叶125g,败酱草125g,蒲公英125g,川楝子25g,生大黄37.5g,木香37.5g,冬瓜仁37.5g,桃仁...
...中药的剂型丸剂,蜜丸是以炼制的蜂蜜为赋形剂,与药粉粘合制成圆球形,如银翘解毒丸、大山楂丸等;水丸,是将药粉用冷开水按泛丸法制成的小球形,经干燥而得,如龙胆泻肝丸、木香槟榔丸等;糊丸,以米粉、面粉用水搅匀加热使成稠糊作粘合剂,与药粉混合制成...
...的温度是非常讲究的,仅服法就有十多种,具体到药水温度就有三种:温服、热服和凉服。 一般的中药汤剂应该“温服”,即药汤煎煮后立即滤出。在常温下晾至30℃~37℃时再喝;丸、散类的中成药应该温开水送服。这也是温服的一种。发散风寒的中药,应该“...
...中药用法,有内服和外用之分,中医内服治法中最常用的剂型是汤剂。汤剂古称汤液,是将药物饮片加水或酒浸泡后,再煎煮一定时间,去渣取汁,制成液体的剂型,主要供内服,特点是吸收快,能迅速发挥药效,特别是能根据病情的变化而随症加减,适用于病症较重或...
...。 【用法用量】为取其祛风湿之效。单用,或与稀莶草配伍,即稀桐丸。煎汤洗湿疹。本品有降血压作用,可用于高血压病。以开花前的叶子降压作用较好。用时不宜高热煎煮,以免减弱降压作用。宜制丸剂或研粉服,亦可与稀莶草配伍。5~15克。 【摘录】《中药...
...杀虫止痒之功效。 中药方剂包括:苦参、蛇床子、地肤子、白藓皮、白头翁、薄荷。 用法:将上述苦参、蛇床子、地肤子、白藓皮、白头翁5味中药洗净后加入2000毫升的清水浸泡15分钟,然后大火煮沸5分钟后加入薄荷,继续煎煮10分钟,去除渣滓后取其汁液...
...但最好不要超过7天。一方面是因为汤药煮好后,在拿回家冷藏前常有半天到一天的室温保存,这会加速药汤变质;另一方面,煎煮的药汤里若含有全蝎、蜈蚣等动物类中药或熟地、黄芪等糖分含量较高的中药,也会影响保存时间。若发现药液袋鼓起或药液变味,有气泡等...
...中药处方(一) 【方名】直肠溃疡方剂一。 【组成】地榆炭10克全当归10克秦皮10克炒槐花15克石榴果皮15克黄连3克。? 【用法】加水适量浸泡15分钟,再直火煎煮,去药渣再浓煎至50~100毫升。每晚临睡前保留灌肠1次,3次为1疗程。 ...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