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疹兼_《医学衷中参西录》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天津沈姓学生,年十六岁,于仲春得温疹兼证。病因 因在体育场中游戏,努力过度,周身出汗为风所袭,遂得斯病。证候 初病时微觉恶寒头疼,翌日即表里俱壮热,咽喉闷疼。延医服药病未见轻,中疼闷似加剧,周身又复出疹,遂延愚为延医。其肌肤甚热,...

http://qihuangzhishu.com/513/560.htm

小儿猩红热中药方剂_传染病_【中医宝典】

...芦根15克 黄芩10克 生地20克 玄参15克 寸冬15克 竹茹15克 栀子10克。 【用法】水煎服,每5小时服1次,可以连续服用,直至透热解。 【治法】清热解毒透。? 【主治】。其疹点颗粒界限不清,融合成片,以胸背为甚,唯口唇...

http://zhongyibaodian.com/chuanranbing-2/b1725.html

玉衡要语_《胀玉衡》

...,发热沉重,胸中饱闷,吹药、眼药中益痛,痛连耳际,或时在左,或时移有,痰胀昏迷,亡危之极,殆难尽述。幸而审明症,急为放,涌出毒血甚多,刮痧遍体俱有,服药至晚而安,胀亦消,喉痛亦止。缘不守禁,饮温酒热茶,立时复发而终,此真毒之为害...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5534.html

药性便览_《胀玉衡》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吴茱萸 禁用,恐助毒立刻有变也。干姜 过服寒冷之水,宜少用之,善散寒气也。若用之不当,亦能助热毒,当忌。麻黄 发表太过禁用。簿菏 辛凉利窍,消肿解毒,清气清。用五分至一钱。紫苏 疏风顺气。身热当用三分至六分。明矾 解毒,消痰定痛。用之...

http://zhongyibaodian.com/shazhangyuheng/743-11-15.html

痘口疳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病证名。指麻疹、痘疮之后,口腔溃烂。见《咽喉经验秘传》。《喉科秘旨》卷上:“痘余后口生疳。在牙龈痘毒传,若是见生满口,须从心胃二经参。”治宜清泻心胃二经之火。可选用清胃散、银翘散、导赤散等加减。...

http://qihuangzhishu.com/193/2263.htm

睡_《胀玉衡》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气冲于心胸,故心烦或嗜睡,此等之,俱属慢之类,轻而且浅,人多误以心烦嗜睡治之,日甚一日,倘日服热酒热汤热物,虽非骤然紧急,势必日渐凶险,故并录之以示戒。【治验】一王培元适会于其弟宋臣书室,云及心烦之甚,已非一日,将服他药。余诊之,脉...

http://zhongyibaodian.com/shazhangyuheng/743-10-15.html

其六兼毒_《重订广温热论》_中医内科书籍_【岐黄之术】

...危候,黄连解毒合犀角地黄汤连投数剂,亦可十中救二三;若斑黑色而下陷者,必死。三、温毒 俗称。多发于春冬之际,不分老幼,遍相传染,发则始必恶寒,后但壮热烦渴,斑密肌红,宛如锦纹,咽喉痛疼肿,或红肿而痛,或但痛不肿不红,甚则白腐∶...

http://qihuangzhishu.com/667/18.htm

小儿猩红热中药方剂_【中医宝典】

...中药处方(一) 【方名】猩红热方剂一。 【组成】板蓝根10克 生石膏18克 竹叶3克 牛黄安宫丸1~2丸,以凉黄酒调化,随汤药同服,效果更显。 【备注】又称时疫,沿门阖境,传变迅速;此乃天时寒暖不定,秽霉浊气发为温毒,从口鼻...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2109.html

瑶医对证的认识_【中医宝典】

...当其主要症状不明显时,或合并患有其他疾病时,也会造成诊断困难,这时可采用下列方法进行试验性诊断。 1.生芋头擦手心法 用去皮的生芋头擦患者的手掌心,有症者无瘙痒、热辣感。 2.嚼生芋头法 给患者嚼服生芋头,如有症患者无舌涩、而难咽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209.html

共找到41,87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