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看脉和脉诊的经验_【中医宝典】

...一、读脉书 首先要说明的,是初时学习脉诊,必须将脉书读熟,王叔和的濒湖脉学体状诗说:“动脉摇摇数在关,无头无尾豆形团,其原本是阴阳搏,虚者摇兮胜者安”。无头无尾是怎么说呢?那即是中央独动,两头都虚。也就是说:关上摇幌为动,寸尺则无此现象。...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480.html

中医脉象之洪脉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在指下而满。”《活人书》说:“举按满指。”《脉诀刊误》解释《脉经》之说日:“极大在指下者,指下后左右四旁脉来皆盛大,满指是言本体之形大也。”《濒湖脉学》说:“洪脉指下极大,来盛去衰。”《四言举要》说:“来盛去悠。”《医学探骊》说:“其部位...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31.html

中医脉象之浮脉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濒湖脉学》、钛素脉秘诀》、《景岳全书》、《通雅,脉考》、《医宗说约》、《脉诀汇辨》、《医灯续焰》、《诊家正眼》、《四诊抉微》、《脉诀启悟注释》、《舒氏辨脉篇》、《脉法统宗》、《诊脉三十二辨》等均重载《脉经》这八个字,虽然《察病指南》引作:“指下...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29.html

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_《中医诊断学》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四诊的研究,以脉诊和舌诊的发展尤为突出。明代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著《濒湖脉学》,摘取诸家脉学精华,详分27种脉,编成歌诀,便于诵习。清代李延星《脉诀汇辨》、贺升平《脉要图注详解》等把脉学与生理、病理及证候结合起来进行研究...

http://qihuangzhishu.com/92/2.htm

“切脉”辩_【中医宝典】

...)象仪的推广,我是赞成的。只是不能因此而尽弃了脉学的实践与领悟,因为脉对于中医的意义已经越其本身了。 中医诊病靠什么?对切脉应取何种态度?窃以为应靠“望闻问切”四诊的综合分析以及医师的智慧与经验。王叔和在《濒湖脉学》中说“世之医病两家,咸以...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8806.html

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_《中医诊断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取得了一系列成就。四诊的研究,以脉诊和舌诊的发展尤为突出。明代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著《濒湖脉学》,摘取诸家脉学精华,详分27种脉,编成歌诀,便于诵习。清代李延星《脉诀汇辨》、贺升平《脉要图注详解》等把脉学与生理、病理及证候结合起来进行研究...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xue/92-1-1.html

散脉之单脉介绍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脉主虚阳不敛,又主心气不足。” 《濒湖脉学》:“左寸怔忡右寸扦,微饮左关应软散,右关软散胻肿胕,散居两R魂应断。” 《诊家正眼》:“散为本伤,见则危殆;左寸之散,怔忡不卧;右寸之散,自汗淋漓;左关之散,胀满蛊坏;右关之敬,当有溢饮;居于左尺...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94.html

谈中医“切脉”_【中医宝典】

...)象仪的推广,我是赞成的。只是不能因此而尽弃了脉学的实践与领悟,因为脉对于中医的意义已经越其本身了。 中医诊病靠什么?对切脉应取何种态度?窃以为应靠“望闻问切”四诊的综合分析以及医师的智慧与经验。王叔和在《濒湖脉学》中说“世之医病两家,咸以...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505.html

问世间“痰”为何物 百病丛生皆由你_【中医宝典】

...”之说。我国古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濒湖脉学》中指出:“痰生百病食生灾”,可谓一语中的,对痰病的广泛性作了高度的概括。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3839.html

寸口脉所主脏腑的几种不同见解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之腑,并在注中有“命门与肾脉通”,是台《难经》与《脉经》的观点李东垣亦同此说。《濒湖脉学》与《脉经》同。明·张三锡对《脉经》有异}义。认为:“诊脉之法,当以心肺俱浮、肾肝俱沉,脾主中州之说,王叔和守寸关尺分部位,以别五脏六腑者非也。五脏六腑...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08.html

共找到28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