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温病学之门径――评《温病正宗》_【中医宝典】

...关键词:《传染病,用药十分猛烈。而一般温病用药则相对缓和,所以有实践意义。 总之,他的观点在温病学派中有一定代表性,也是研究温病学说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此外,书中辑摘各家之说,分门别类,加以评述,并汇列各种温病名目,采集各家治法,以定去取...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618.html

温病兼虚热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病人基本资料】 邑城东刘氏女,年十五岁,于季春患温病久不愈。 【病因】 因天气渐热,犹勤纺织,劳力之余出外乘凉,有被风遂成温病。 【证候】 初得周身发热,原宜辛凉解肌,医者竟用热药发之,未出而热益甚,心中亦热而且渴。此时若用大剂白虎...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591.html

温病结胸_中医文化中医医案_【中医宝典】

...温病结胸 【病人基本资料】 天津赵××,年四十二岁,得温病结胸证。 【病因】 季春下旬,因饭后有出受风,翌日头疼,身热无,心中发闷,医者外散其表热,内攻其发闷,服药后表未解而热与发闷转加剧。医者见服药无效,再疏方时益将攻破之药加重,...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6352.html

温病少阴证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病人基本资料】 刘××,二十五岁,于季春得温病。 【病因】 自正二月间,心中恒觉发热,懒于饮食,喜坐房阴乘凉,薄受外感,遂成温病。 【证候】 初得病时,延近处医者延医,阅七八日病势益剧,精神昏愦,闭目蜷卧,似睡非睡,懒于言语,咽喉微疼,...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560.html

温病兼阴虚_《医学衷中参西录》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邻村高××,年二十五岁,于仲夏得温病。病因 仲夏上旬,麦秋将至,远出办事,又欲急回收麦,长途趋行于烈日之中。辛苦殊甚,因得温病。其叔父××与其表叔毛××皆邑中名医,又皆善治温病。二人共治旬日无效,盖因其劳力过甚,体虚不能托病外出也。证候 ...

http://zhongyibaodian.com/yixuezhongzhongcanxilu/513-54-33.html

论伏气发温与暴感风温病源不同治法各异_《温病正宗》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冬时伏邪,郁伏至春夏,阳气内动,化热外达,此伏气所发之温病也。《内经》云∶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又云∶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为病温,后夏至日为病暑。《难经》云∶伤寒有五,有温病,有热病。《伤寒论》云∶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

http://qihuangzhishu.com/723/49.htm

温病风温温疫湿温温毒温疟之异_《医学读书记》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温病者,冬月伏寒化热,至春而发,所谓春时阳气发,于冬时伏寒者是也。风温者,温病而兼新风,发汗已则风气去,而温气发,故身灼热也。温疫者,温气盛而成疠也。湿温者,温气而兼湿邪,湿能生温,温亦生湿也。温毒者,温气发而不能遽散,怫郁成毒,犹伤寒之...

http://qihuangzhishu.com/326/87.htm

【中医学堂】近代名医治温病_【中医宝典】

...#e#   近代名医治疗温病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他们思路清晰,方药精炼,使之临证,每起沉疴。若将这些宝贵经验用于非典的治疗,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今采撷数位不同地域、不同特点的医家经验,阐述于后,供同道参考。 张锡纯(1860~1933年)...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857.html

新感温病_时病_内科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新感温病指四时中感受外邪,随感随发的温病。 【新感温病】 指四时中感受外邪,随感随发的温病。初起为表寒症的,发热较轻、恶寒、头痛、体痛较重,舌质淡、舌苔薄白,口中和,不渴,脉浮紧或浮缓,以后就化热入里。初起为表热症的,发热较重,恶寒、头痛...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6799.html

温病与伤寒病情不同治法各异_《温热逢源》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冬月伤寒,邪由皮毛而入,从表入里,初见三阳经证,如太阳病,则头项强痛而恶寒之类。三阳不解,渐次传入三阴。其中有留于三阳,而不入三阴者∶有结于胃腑,而不涉他经者;亦有不必假道三阳,而直中三阴者。凡此伤寒之症,初起悉系寒邪见象。迨发作之后,...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refengyuan/813-6-1.html

共找到98,47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