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急惊起源小儿脏腑薄弱,气血未充,内因饮食之所伤,外受时邪之所侵,正气偶衰,邪从虚袭,初由口鼻 以潜入,继由经络以传布,病势鸱张,热自内生,热甚侵肝,肝升风动,于是发为惊状,此 为惊风之起因。惊风之作,既由肝升风动,故其势剽疾,筋受熏灼...
...目录 《辨证录》急消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辨证录》:急消汤【处方】忍冬藤2两,茜草3钱,紫花地丁30g,甘菊花3钱,贝母2钱,黄柏1钱,天花粉3钱,桔梗3钱,生甘草3钱。【功能主治】消初起之阳毒。主发背。【用法用量】水煎服。【...
...目录 《男女科5000金方》令阴急小方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男女科5000金方》:令阴急小方【处方】硫黄10克,青木香10克,山萸肉10克,蛇床子10克。【功能主治】温暖子宫。主中阳下陷。【用法用量】上为细末,装入胶囊,性交前取1...
...司马迁的《史记·扁鹊传》中记载,中医的脉学是从扁鹊开始的。但是诊脉技术是扁鹊一个人发明的吗?还有其他资料可以佐证吗?有不少证据表明,扁鹊的诊脉技术也是有渊源的,是传承于先人的。这里有一个真实的例子。� � 根据《左传》记载,公元前551年...
...论曰急劳之病,其证与热劳相似,而得之差暴也,缘禀受不足,忧思气结,营卫俱虚,心肺壅热,金火相刑,脏气传克,或感外邪,故烦躁体热,颊赤心忪,头痛盗汗,咳嗽咽干,骨节酸疼,久则肌肤销铄咯涎唾血者,皆其候也。治急劳四肢烦疼,手足心热,憎寒,饮食...
...温疫发热一二日,舌上白苔如积粉,早服达原饮一剂,午前舌变黄色,随现胸膈满痛,大渴烦躁,此伏邪即溃,邪毒传胃也。前方加大黄下之,烦渴少减,热去六七,午后复加烦躁发热,通舌变黑生刺,鼻如烟煤,此邪毒最重,复瘀到胃,急投大承气汤。傍晚大下,至...
...目录 《圣惠》备急膏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圣惠》:备急膏【处方】川鸡头半两(烧为灰),腻粉1分,龙脑1分。【制法】上为末。以黄牛胆汁调成膏,以瓷器盛。【功能主治】中风口噤不开。【用法用量】每服1钱,以温酒调,拗开口灌之,不拘时候,...
...目录 《观聚方要补》急构饮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观聚方要补》:急构饮【处方】积雪草、蕺菜(并生用)、青黛。【制法】上先杵积雪草、蕺菜,绞取汁各半合,入青黛5分拌匀。【功能主治】惊风,瘀毒冲胸上窜,搐搦不已。【用法用量】数灌之。加...
...急者缓之指拘急之证应缓解治之。 【急者缓之】 语出《素问.至真要大论》。急,是拘急之证;缓,是使拘急之证缓解。例如:有的因为寒邪侵袭,筋脉拘急,须用“温经散寒”法;有的是热邪侵袭,“热极生风”,手足抽搐,须用“泻火熄风”法。...
...急黄病病势急骤险恶者。见《诸病源候论·黄病诸候》。因温热毒邪深重,燔灼营血所致。证见高热烦渴,溲赤,卒然面目全身发黄,或初不发黄,死后身面发黄者,胸满腹胀,甚则神昏谵语,吐衄,便血,发斑等。 简介 病因 症状 诊断 并发症 治疗 预防 ...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