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肺汤_《医宗金鉴》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治肺经积热上喘,胸膈胀满痰多,大便涩。人参 黄芩 栀子 栱壳 薄荷 甘草 连翘 杏仁 桑皮 大黄 桔梗水煎服。【集注】王又原曰: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又肺为娇脏,其不堪破耗也明矣。自肺热伤肺之说行,曰保肺补肺,众共哗之;曰清肺肺,...

http://qihuangzhishu.com/337/560.htm

脾_《本草害利》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消食磨积,化痰散瘀,善去肉食腥膻油腻之积,与麦芽之消谷积者不同。佐以茴香治疝气,砂糖调服,治儿枕痛,发小儿痘疹,行乳食停留,炒成炭,则健脾消食之功良,而酸收之性减。〔修治〕九月霜降后,取熟者去核,晒干炒用。枳壳〔害〕泄肺走大肠,而能损至...

http://zhongyibaodian.com/bencaohaili/775-7-2.html

大肠手阳明经病证_《脉经》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大肠病者,肠中切痛而鸣濯濯,冬日重感于寒则泄,当脐而痛,不能久立。与胃同候。取巨虚上廉。肠中雷鸣,气上冲胸,喘,不能久立,邪在大肠。刺肓之原、巨虚上廉、三里。大肠有寒,溏;有热,便肠垢。大肠有宿食,寒栗发热,有时如疟状。大肠胀者,肠鸣而痛...

http://zhongyibaodian.com/maijing/111-8-8.html

黄散(又名脾散)_【中医宝典】

...黄散(又名脾散) 【出处】《防风(120克) 【功效】脾胃伏火。 【主治】脾胃伏火证。目疮口臭,烦渴易饥,口燥唇干,舌红脉数,以及脾热弄舌等。 【用法】上药锉,同蜜、酒微炒香,为细末。每服一至二钱(3-6克),水一盏,煎至五分,温服...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3301.html

大肠虚寒_病因病机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大肠虚寒是大脉由于虚寒而传导失职的病理,多与脾肾虚寒有关。 【大肠虚寒】 是大脉由于虚寒而传导失职的病理,多与脾肾虚寒有关。主要症状有下利稀薄,食少,四肢冷,腰酸,怕冷,苔白,脉沉细等。多见于慢性肠炎,慢性痢疾等。...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5613.html

大肠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①人体器官名。指六腑之一。上接阑门,与小肠相通,下连肛门(包括结肠与直肠)。大肠具有接纳小肠下注的消化物,吸收剩余的水分和养料,使之形成粪便,传送至肛门排出体外。是整个消化过程的最后阶段,有“传导之腑”、“传导之官”之称。手阳明大肠经络于...

http://qihuangzhishu.com/167/1123.htm

肺合大肠_脏腑功能及其关系_中医名词术语大全_【中医宝典】

...指肺与大肠之间的相互关联和影响。这种相合是脏腑互为表里(脏为阴属里,腑为阳属表)的关系,“肺与大肠相表里”,是通过肺和大肠经络之间的联系和某些生理功能的相互配合而体现的。肺或大肠病症的治疗,可以通过这种“相合”、“相表里”的关系互为影响。...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Noun/feihedachang-2275.html

别良忠医案——暑热动风,上逆害清,下迫大肠_中医文化中医医案_【中医宝典】

...能量合剂等治疗数日,体温一直波动在38~39℃,神志时昏时清,乃于8月7日邀别老会诊。 现症:身热灼手,纳差,利色黄(日5-6次)。 【查体】 体温39. 2℃,昏迷不清,身无抽搐但四肢颤动不止,指纹青紫,,舌红苔薄黄腻。 血常规:白细胞9...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6144.html

大肠虚_《圣济总录》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论曰大肠虚冷之病,胸中喘,肠鸣,虚渴唇干,目急善惊,滑泄,骨节疼痛,不能久立,盖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寒邪客于其间,则令气虚弱,不能自固而成诸疾,诊其脉右手气口以前阳虚者是也。治大肠虚冷,腰痛羸瘦,附子汤方附子(炮裂去皮脐一两半) ...

http://qihuangzhishu.com/122/453.htm

共找到46,82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