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文化南北朝著作_气功文化_【中医宝典】

...养性延命录为道教气功养生代表作。两卷。梁·陶弘景撰。 上清握中诀 道教养炼著作。三卷。梁·陶弘景撰。汇道教上清派的炼养法诀,举凡存私、内视、守一、吐纳、导引等法均有记载,是研究道教气功的重要参考资料。 养性延命录 道教气功养生代表作。两卷...

http://zhongyibaodian.com/qigong/a13346.html

气功文化隋朝著作_气功文化_【中医宝典】

...内观经气功存思内炼著作。又名《太上老君内观经》。 诸病源候论 中医症候学专著。又名《诸病源候总论》。五十卷。隋·巢元方等撰。本书为我国现存第一部详细论述病因、症候的专著,对后世影响很大。书中不载治疗方药,只载气功导引方法。全书载一百五十三...

http://zhongyibaodian.com/qigong/a13349.html

冷静理智练真气_气功养生_【中医宝典】

...疗效评价,无论是练习真气运行法还是其他功法,其疗效的确定都应采用现代医学的检验结果,要有练功前后的对照检查。在现有医疗条件,做到这一点并不很困难。练功的主观感受可以列入考察指标,但不能仅凭主观感受。 气功是“治未病”重要手段,医疗气功需要...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2658.html

泄泻_《气功外气疗法》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36次虚补实泻。3.以平掌式,用推拉旋法施于腹部,导气或左、或右旋转,并顺胃经向下导引气机。4.用手四指指面自龟尾推至第7胸椎300次,并按揉两侧膀胱经及足三里穴。加减:五更泻者,加平掌式,用推引手法发气于命门、丹田、肾俞;寒泻者,加...

http://qihuangzhishu.com/140/129.htm

练气功离不开“三调”_气功养生_【中医宝典】

...十四椎正对肚脐),以补益肾气。开始练功时往往不能很快入静,这时不可急躁,要循序渐进。 第二步是调息,就是调整和控制呼吸,以帮助调心和意守入静。 基本要求是呼吸要做到“细、静、匀、长”,以逐步达到“无声无息、出入绵绵、若存若亡”的境地。锻炼...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2661.html

从时间到自然整体:天下随时,道法自然,立象尽意——《内经》认识世界之三原则_【中医宝典】

...或固定,从中提取出某些人们关注的要素,在加以控制非自然状态的条件研究它们之间的因果必然性。 现象既然是事物的自然整体层面,就不像西方传统哲学所说的那样,只是“实体”的被动的、附属的存在,没有任何积极价值。 首先看无机的物质存在。由单个...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6193.html

外气疗法的渊源及发展_《气功外气疗法》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问题。1986年王寅编著的《气功外气疗法》一书山西科学教育出版社出版,专题论述了气功外气疗法的基础知识和临床经验。近几年从气功外气的效应方面也做了大量的科学实验,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科学实验证明气功外气可以随意识使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

http://qihuangzhishu.com/140/5.htm

气功与太极拳有何异同?_中医疗法中医气功_【中医宝典】

...气功与太极拳有何异同? 气功与太极拳在很多方面是相同的,但它们也有许多不同之处。顾名思义,太极拳属于武术的拳种之一,有人将其称作“柔性武术”。太极拳运动的具体内容,除了拳架套路之外,还有基本功、推手、散手和器械套路等。作为武术内容,它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liaofa/b32676.html

气功文化汉代著作_气功文化_【中医宝典】

...养生方为气功养生著作。内容以养生、服食、吐纳、房中为主,而尤以“房中”为详细,是研究气功养生的可贵资料。 养生方 气功养生著作。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出土。全书分四篇,即《十问》、《合阴阳方》、《杂禁方》、《天下至道谈》。内容以养生、服食...

http://zhongyibaodian.com/qigong/a13342.html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内涵与框架构建2_【中医宝典】

...寒凉者胀,适温热者疮。之则胀已,汗之则疮已”。“西北之气散而寒之,东南之气收而温之,所谓同病异治。”“高下之理,地势使然也”(《素问·五常政人论》。从气化理论中中医提出了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卓越认识,以及具体的治则和治法。 (3)人体...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5553.html

共找到386,89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