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的“中医藏象说”_【中医宝典】

...心肾,其共同特点是能贮藏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须的各种精微物质,如精津液等;六腑,即胆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其共同生理特点是主管饮食物的受纳传导变化和排泄糟粕;奇恒之腑,即脑女子胞(子宫),其...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423.html

论经闭总因枯_《济阴纲目》_中医妇科书籍_【岐黄之术】

...太甚,及服食燥热,以致火动,邪气盛而津液衰,曰枯。良方云∶经后被惊,则血气错乱妄行(惊则气乱,故错经妄行),逆于上,则从口鼻而出(怒则气逆上冲,甚则呕血);逆于身,则血水相搏,变为水肿;恚怒,则气血逆于腰腿心腹背胁,手足之间重痛,经行则...

http://qihuangzhishu.com/614/48.htm

精气津液血脉脱则为病_《类经》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空虚,此其候也。(脉贵有神,其脉空虚,即六脱之候。)黄帝曰∶六者贵贱何如?岐伯曰∶六者,各有部主也,其贵贱善恶,可为常主,然五谷与胃为大海也。(部主,谓各部所主也,如肾主精,肺主气,脾主津液,肝主,心主脉也。贵贱善恶,以衰旺邪正言,如...

http://zhongyibaodian.com/leijing/481-9-8.html

温病学说的发展和预防保健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的辨证论治体系 1叶天士创立卫气营辨证。叶桂首先提出:“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肺主气属卫,心主血属营”,“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营之后方言。”明确指出了温病的病因病机感邪途径发病部位,同时把温病的整个病理过程,划分为卫...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12.html

辨“证”治精_中医辩证气血津液_【中医宝典】

...精亏火旺 多由于房事过度,使前列腺精囊经常处于充血状态而不能缓解,或频繁的射精动作可能损伤微血管而导致出血。可口服知柏地黄丸,每次6~9克,每日2次,同时每次佐以琥珀3克冲服。 阴两虚 若精患者同时伴有形体消瘦自汗盗汗面颊潮红等...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b32363.html

津液_精气神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津液泛指体内一切水液。 【津液】 泛指体内一切水液。指由饮食精微通过胃三焦等脏腑的共同作用所化生的营养物质。津液在经脉内的,为组成血液的成分;在经脉外的,遍布于组织间隙之中。津和液通常是并提的,但二者在性质,分布部位和具体功用...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6343.html

津液不足证_中医辩证气血津液_【中医宝典】

...津液不足又称津亏津伤。是指由于津液亏少,全身或某些脏腑组织器官失其儒润滋养作用所出现的以燥化为特征的证候,由于津液不足多从燥化,故又属内燥证的范畴。津液不足的形成,有生成不足与丧失过多两方面的原因。脾胃虚弱,运化无权,致津液生成减少,或...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b32366.html

_《中医基础理论》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血液量,以使血液满盈。“津亦水谷所化,其浊者为,清者为津,以润脏腑肌肉脉络,使气血得以周行通利而不滞者此也。凡气血中,不可无此,无此则槁涩不行矣”(《读医随笔·气血精神论》),所以,血液的盈亏与津液有密切关系。综上所述,水谷精微...

http://zhongyibaodian.com/jichulilun/44-4-3.html

经络学说_【中医宝典】

...有机的整体,并借此行气血营阴阳,使人体各部的功能活动得以保持协调和相对平衡。 研究经络系统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之间的关系的理论,称为经络学说。是中医学分析人体生理病理和对疾病进行诊疗的主要依据之一。“经络”一词首先见《内经》,《...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345.html

津液的概念_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也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津液相对而言,性质属阴,故也有“阴津”“阴液”之称。津液涵盖范围广泛,主要是指脏腑组织内的液体及其代谢物,包括涕唾等分泌物以及汗尿等排泄物。津液遍布...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lilun/a10868.html

共找到613,57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