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术语_中医术语_【中医宝典】

...世医 兽响 书目 四大家 宋九科 太平惠民和剂局 太医 太医令 太医署 唐代四科 温病派 巫医 五禽戏 下工 小方脉(少小) 校正书局 学、撰、辑 疡 医案 医工 论 御医 针灸铜人 中工 祝由 ...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yishishuyu-706-1.html

《冷庐医》_中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自序 卷一 鉴 慎疾 保生 慎药 求医 诊法 脉 用药 卷二 古人 今人 古书 今书 卷三 形体 中风 伤寒 阴证阳证 暑 暑风 霍乱转筋(俗称吊脚痧) 热 热入心胞 疫 痧 疟 三阴疟 痢 泻 疝 咳嗽 噎 吐 头痛 胁痛 腹痛...

http://qihuangzhishu.com/701/index.htm

质正_《冷庐医》_中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潜斋》訾之,谓噫不读为如字,乃于介切,饱食息也。以噫、嗳各篇,于义实赘,徐氏误作二种,殊失考,况噫有不因饱食而作者,亦病也。仲景立旋复代赭汤,治病后噫气,徐氏误噫为哕,谓即呃逆,盖此汤原可推展而用,凡呕吐呃逆之属,中虚寒饮为病者皆可治。...

http://qihuangzhishu.com/701/75.htm

论用大黄_《友渔斋》_中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近来为,纯用大黄者,当时气流行之际,则延请之人,履满户外,必私嘱从人,以先到为幸,何也?夫欲服大黄之名,必壮热如燎,全不思纳;或神昏谵语,势甚危急。人一到,若遇神仙。然能用大黄,诚非难事。如伤寒传经,至阳明里证,腹满拒按,面带黑滞,...

http://qihuangzhishu.com/715/54.htm

谈录旧_《景景医》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陆晋笙弁言]阅旧小说家往往记载医事,其间颇有中肯要处, 因而掇拾,辑为一帙, 兹者印鄙着:《景景医》,以其相类也,故附编于后。...

http://zhongyibaodian.com/jingjingyihua550/148-35-0.html

多纪庭_《先哲》_中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津液干枯,其势上迫于心下,故以地黄滋润筋脉,则痞自愈。若饮邪并结,心下支满者,非泻心汤不能解。是所以相似而大异也。世医将证候错杂难名状者,檄曰痫证,盖本诸香川氏行余言云。《先教论》曰∶痫本小儿病,在大人当称曰癫。如香川所谓痫证,则大病奇论...

http://qihuangzhishu.com/945/19.htm

再论为之弊_《友渔斋》_中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古之圣王贤臣,始辨药味,原病因以救人疾患,岂小道哉?《周礼》设司之官,岁终则稽其医事,十全为上,十失一次之,十失四为下。上世之见于史传者,惟仓公、扁鹊、淳于意、华佗,数人而已;魏晋及前明见于方术传者,屈指亦不过百余人耳。可见为名医有着述...

http://qihuangzhishu.com/715/39.htm

永富独啸庵_《先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独啸庵能脱洒风尘,义气慷慨,似不屑。而至其失鉴误治,详录以为后图。是以年虽未满强壮,治术多可见者,今就其遗着钞一二云。痢疾初起,尤可重发汗,而俟邪气聚于胃,与大小承气汤为得也。(按∶疫痢汗下之机,最为紧关。其初发汗彻透,则十可治七八。若...

http://zhongyibaodian.com/xianzheyihua/945-8-1.html

愿来世仍为医士——方仁渊和《倚云轩集》_【中医宝典】

...《倚云轩集》又称《倚云轩医案论》,包括《医案》三卷,《》三卷,《论》二卷,共计八卷合编,是清末民初医学家方仁渊撰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的手稿。作者曾整理其师王泰林的《伤寒论》、《小儿外感多七情无论》、《两感温病论》等...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7683.html

以药得名为善得子_《友渔斋》_中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贵集大成,而秦越人过洛阳为老人,入赵为带下,入秦为小儿。又似入国问境,因地制宜者。我邑唐介庵先生,抱性慈浓,于医学深究南阳之旨,各家亦能探讨。中年后,以用大黄著名。凡士夫与穷巷僻乡,遇有热结不解者,必延唐大黄焉;于是乎先生之字,...

http://qihuangzhishu.com/715/50.htm

共找到80,28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