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攻_《温疫论》_中医内科书籍_【岐黄之术】

...夜半热退,次早鼻黑苔刺如失。此一日之间,而有三变,数日之法,一日行之。因其毒甚,传变亦速,用药不得不紧。设此不服药,或投缓剂,羁迟二三日,必死。设不死,服药亦无及矣。尝见温疫二三日即毙者,乃其类也。...

http://qihuangzhishu.com/826/6.htm

杂症大小合参凡例_《冯氏锦囊秘录》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本方,列之于前,以方书同症异论、异方者,继之于后,以便参看,以广识见。况用药如用兵,纪律稍乖,吉凶立判。古今方药,各有所长,谨将众腋,用集一裘。《经》所谓∶小而大,言一而知百病之害;浅而博,可以言一而知百也。一、张才疏学浅,词句不工,然...

http://qihuangzhishu.com/342/6.htm

周仲瑛_临选方要领--国医大师周仲瑛讲中医临技巧(九)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燥、实为主而无痞满症者。三方峻下、轻下、缓下,各有不同。症加减由于病情有千变万化,有的是病同而异,有的是同而病异,所以要求选用完全符合病情的现成处方,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能够符合主要病机,其差异之处,必须通过症加减才能解决。《伤寒论...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zhouzhongying/1103-3-9.html

姜良铎:从人体状态辨治用药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临床主要从事人体状态辨治用药及呼吸热病的研究。笔者曾先后师学习,现将其有关从状态辨治及用药经验简述如下。 抓状态主要病机 巧用古方 姜良铎认为针对形成状态的病机来治疗是状态治疗的基本原则,整体治疗是状态治疗的精髓,实为治本之理。 姜良铎...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0121.html

《汤液本草》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五方之正气味 卷之二 东垣先生用药心法 治病药品 用药凡例 东垣报使 诸经向导(缺) 制方之法 用药各定分两 用药酒洗曝干 用药根梢身例 用丸散药例 升合分两 君臣佐使法 治法纲要 药味专精 汤液煎造 古人服药活法 古人服药有法 察病轻重...

http://zhongyibaodian.com/tangyebencao5405/index.html

哺乳期妈妈生病用药应遵循四原则_【中医宝典】

...功能有限,使其在婴儿体内半衰期延长,而且排汇缓慢。所以,药物乳汗进入婴儿体内,也常引起婴儿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对婴儿的危害程度与使用药物的种类、剂量、疗程的长短及婴儿的抵抗力有关。为了防止婴儿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哺乳的母亲生病用药...

http://zhongyibaodian.com/zs/49218.html

对老人用药吝啬点_用药常识_老年用药_【中医宝典】

...人们在进入老年后,身体的各个组织器官如脑、心、肝、肾的功能不断衰退,自身免疫、能力都在下降,患病的机会增多,用药的频率及数量也比青年和成年人都高。 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高。根据美国波士顿药物监测中心的报告,65岁以上老人的药物不良反应...

http://zhongyibaodian.com/changshi/b27875.html

凡例_《得配本草》_中医本草书籍_【岐黄之术】

...一、药有畏恶反使,每品下先为标明,令人开卷了然。一、药有主治,详载首条,使用之者得其直达之功。一、药独入一经,以治一病,亦佐使而治百病。今着配偶于主治之后,使知寒热攻补,变化无穷,苟能触类旁通,运用自然入妙。一、药分优劣。近时用药,但论...

http://qihuangzhishu.com/689/3.htm

梦影_《息居重订霍乱论》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认食滞,而难于认肝郁,且当劳倦后见嗜卧,不以为痧,必以为虚,而兼用参术以顾脾胃,如此则肝愈不舒,而变作矣。半痴用药至轻,而奏效至捷,良由手眼双绝。素园。余尝问半痴曰,既肝郁于上,而食不下行矣,何以干矢自遗而不觉乎。半痴谓胃与大肠,原一气...

http://zhongyibaodian.com/suixijuzhongdinghuoluanlun/942-8-2.html

儿童用药_用药常识_【中医宝典】

... 儿童甲亢宜首选药物疗法 儿童铅中毒 不必急用药 儿童药已不再良药苦口 儿童应用降胆固醇药物安全有效 儿童用“成人药” 家长花了冤枉钱 儿童用药六要义 儿童用药误区多多 给宝宝补铁时要当心 给幼儿灌药的好方法 激素不是退热药 几种儿童常用药...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ertongyongyao-497-1.html

共找到132,96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