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门(足 嵌甲 手足皲裂)_《是斋百一选方》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治足赵先生字子固,母刘氏,年几八十,左足面一,下连大趾,上延外踝,以至KT 骨,每岁辄数发,发必兼旬累月,昏暮痒甚爬搔,移时出血如泉流,呻吟痛楚,殆不可忍,夜分即渐已,明日复然。每一更药,则转大而剧,百试不验,如是二十余年。淳熙甲辰...

http://zhongyibaodian.com/shizhaibaiyixuanfang/935-21-3.html

_《治例》_中医医案书籍_【岐黄之术】

...熏 初起者,即愈,用熟艾,于小罐内烧烟熏之。敷 大扎草灰贴。蜡膏纸,入油些少,乳香些少更妙,或只用文蛤末。一方∶黄连(五) 蛤粉(四) 轻粉(一) 黄丹(一) 枯矾(半)下 显仁丸。下注只用当归拈痛汤效,或作丸服。...

http://qihuangzhishu.com/286/39.htm

《伤寒论》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公元 219 年)汉.张机(仲景)着。十六卷。总结三世纪以前的临床经验,包括治疗伤寒和两部分。在辨证施治方面有着突出的成就。 原本在西晋前已散失。 桂林古本《伤寒论》简介 《伤寒论》序 张机序 桂林左德序 《伤寒论》 ...

http://zhongyibaodian.com/shanghanzabinglun512/index.html

蚀_《女科证治准绳》_中医妇科书籍_【岐黄之术】

...证乃肝脾郁结之证,木旺生虫耳。宜解郁清肝。备见前中生类。一产妇素有肝火,患此内溃痒痛,食少热渴,小水淋沥,用加味逍遥散、加味归脾汤兼服,间以芦荟丸,外以鹤虱草煎洗而愈。《千金方》 蒲黄(三升) 水银(一两) 二味研匀以粉上。又方 肥...

http://qihuangzhishu.com/915/320.htm

伤寒三或寒或热辨_《医经溯洄集》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大汗.若大下利.而厥冷者.四逆汤主之.观仲景此论.则伤寒三.必有寒证.而宜用温热之剂也.及读刘守真之书.有曰.伤寒邪热在表.腑为阳.邪热在里.脏病为.俗妄谓有寒热阴阳异证.误人久矣.寒有矣.非汗...

http://qihuangzhishu.com/884/7.htm

发于_诊断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发于泛指内脏或阴经所发生的病症,反映病变部位在里。 发于 泛指内脏或阴经所发生的病症,反映病变部位在里。六经辨证中辨别阴证的基本原则,即病人无发热而出现恶寒,是属于阴经的病变。...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7815.html

背疽照火方_【中药方剂】中医药方,中药方

...目录 源流犀烛》背疽照火方 ▼ 相关方剂 返回目录《源流犀烛》:背疽照火方【处方】麝香2分,雄黄1钱,朱砂1钱,血竭1钱,没药1钱。【制法】上为细末,棉纸拈长尺许。【功能主治】背疽症。【用法用量】每用药3分,真麻油润灼,离...

http://zhongyaofangji.com/b/beijuzhaohuofang.html

治法折衷说_《研经言》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仲景之《伤寒论》、《金匮要略》二书,古总为《伤寒论》(或为卒,卒即之剥文,勿作伤寒为仓卒之解),《外台》总称为《伤寒论》(详泉《金匮方论注·序注》),是所谓《伤寒论》者,为伤寒中之说,非为一切说(下另有论)。徒恃此书...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jingyan/769-9-23.html

自汗_《证治准绳·》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迫肾水上行,入于心为盗汗,或自汗,传而为头汗出者,或心下痞者,俱同血证例治之。无问伤寒、、酒积,下之而心下痞者,血证也。何以然?曰∶下之亡,亡阴者则损脾胃而亡血,气在胸中,以亡其血陷之于心之分也。故心下痞,世人以为血,用气药导之则痞...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gzhizhunshengzabing/571-15-2.html

病例_《伤寒论》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入府即愈,何谓也?【师曰】非为一,百病皆然。譬如浸淫,从口流向四肢者可治,从四肢流来入口者不可治;在外者可治,入里者即死。【问曰】阳十八何谓也?【师曰】头项痛腰脊臂脚掣痛。十八,何谓也?【师曰】咳上气喘哕咽痛肠鸣胀满心痛拘急。...

http://zhongyibaodian.com/shanghanzabinglun512/103-3-5.html

共找到790,199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