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发展简史_《病理生理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在整个医学漫长发展史中,病理生理学是一门比较年轻学科,是科学发展和实践需要必然产物。十九世纪中叶,人们开始认识到,仅仅用临床观察和尸体解剖方法,还不足以使人们对疾病本质有全面、深刻认识。于是有人开始在动物身上用实验方法来...

http://zhongyibaodian.com/binglishenglixue/949-3-4.html

关于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若干思考_【中医宝典】

...21世纪挑战》报告,报告中指出21世纪医学将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发展,从重治疗向重预防发展,从对病源对抗治疗向整体治疗发展,从对病灶改善向重视生态环境改善发展,从群体治疗向个体治疗发展,从生物治疗向新生综合治疗发展,从强调医生作用...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8110.html

少数民族医学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皆有”。 岭南地方病水毒、沙虱,射工、蛊毒、脚气病等,在《诸病源侯论》中也有专篇论述。 岭南越人是壮族先民,秦汉至隋,广西地区大部分居民是越人,他们所掌握药物知识和医疗技术,对壮族医学发展具有重要奠基作用。壮族医学是在秦至隋时期岭南...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289.html

图说中医之(三)中医理论形成与发展_【中医宝典】

...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政治、经济、文化显著发展,学术思想日益活跃。在这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形势下,出现了我国现存最早医学典籍《黄帝内经》。 2.《黄帝内经》总结了春秋战国以前医学成就和治疗经验,确立了中医学独特...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821.html

温病学说发展和预防保健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形成了比较系统而完整温病学说,从而使温病学成为独立于伤寒一门学科,它既补充伤寒学说不足,又与伤寒学说互为羽翼,使中国医学对外感热病理论、诊断与预防等,向着更加完善方向继续发展。 清代温病学说主要成就,可归纳为: (一)确立了温病...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12.html

医圣张仲景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活了七十岁左右。 他自小好学深思,“博通群书,潜乐道术。”当他十岁时,就已读了许多书,特别是有关医学书。他同乡何颙赏识他才智和特长,曾经对他说:“君用思精而韵不高,后将为良医”(《何颙别传》)。后来,张仲景果真成了良医,被人称为“...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330.html

道教哲学与中医药学发展_中医常识偏方_【中医宝典】民间中药偏方

...道教和中医学关系,一般而言,就其内在文化本体一致性上,是在哲学层次上统一。因此,道教对中医学重大影响,就必然表现为以道本体论对中医学发展所作哲学贡献。关于道哲学研究,以及对中医学发展相关性研究,学界研究文献可谓...

http://zhongyaofangji.com/pianfang/4838.html

中医发展简史_【中医宝典】

...来源于对实践总结,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充实和发展。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现存最早中医理论专著《黄帝内经》问世。该书系统总结了在此之前治疗经验和医学理论,结合当时其他自然科学成就,运用朴素唯物论和辨证法思想,对人体解剖、生理、病理以及...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760.html

明代医学基础研究发展_【中医宝典】

...一、医学典籍整理研究 明代重视医学典籍整理研究,把它视作提高医生素养,加强医学理论建设基础工作。 (一)《内经》经理研究:明代治《内经》医家颇多,撰有约20种著作,突出者有如下诸种: 1、《灵》、《素》合注与发微:马莳对《素问》...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715.html

隋唐五代中外医药交流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隋唐时期,国富民强,百业兴旺,促进了国内外贸易发展和科学文化交流,长安成了中外文化与经济交流中心。医药学,在隋唐时期比以往任何一代都更繁荣,而且由于当时中医学处于领先地位,对近邻如日本、朝鲜等国影响更大。当然,中医药在中外医学交流...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164.htm

共找到864,341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