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墨子曰”,或否,疑多非古本之旧,未可据以定为墨子所自著之书也。又此篇所论,大抵《尚贤》篇之馀义,亦似不当为第一篇。后人因其持论尚正,与儒言相近,遂举以冠首耳。以马总意林所引校之,则唐以前本已如是矣。 《墨子闲诂》原文 1、亲士:入国而...
...公胡其不雪之以政。公曰:善。因发仓�赐贫穷,论囹圄,出薄罪,处三日而民歌之曰:〗 公胡(《御览》或作乎。)不复遗其(韩非子无其字。《御览》或同。)冠乎。(○韩非子难二篇。金楼子杂记篇。《类聚》十九。《御览》四百九十七、六百八十四、八百四十五。...
...平阳,陶唐氏之故都也。其俗勤俭,多窑居,富室尤盛。新安赵给谏吉士《竹枝词》云:“三月山田长麦苗,村庄生计日萧条。羡他豪富城中客,住得砖窑胜土窑。”盖纪实也。 镇署三堂后,有窑五圈,窑上覆楼五楹,绕以女墙,旧为狐所凭据。乾隆初,总戎段公出巡...
...《景公问佞人之事君何如晏子对以愚君所信也》 1、景公问佞人之事君何如晏子对以愚君所信也:景公问:“佞人之事君如何?” 2、景公问佞人之事君何如晏子对以愚君所信也:晏子对曰:“意难,难不至也。明言行之以饰身,伪言无欲以说人,严其交以见其爱;...
...总结出的一条道理,有它的合理性。 为恶多端的人,早晚必受国法制裁,所谓“多行不义,必自毙”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封建社会有一条原则叫“文死谏,武死战”。那些直言进谏的忠臣当然有忠君思想的一面,但是也不能忽略他们有为百姓谋福利,希望社会安定的一面。...
...宏规,已备于青史;片言余论,或漏于缃图。虽贞质自然,无假于饰,而高山仰止,有欲增峻。于是采听人谣,参详国典,撰成《谏录》,凡为五卷,亦犹平仲《春秋》,不遗其实录;宣尼《家语》兼叙其对问。各为题目,列之如左。唐尚书吏部郎中琅琊王綝撰。...
...《景公问圣王其行若何晏子对以衰世而讽》 1、景公问圣王其行若何晏子对以衰世而讽:景公外傲诸侯,内轻百姓,好勇力,崇乐以从嗜欲,诸侯不说,百姓不亲。公患之,问于晏子曰:“古之圣王,其行若何?” 2、景公问圣王其行若何晏子对以衰世而讽:晏子对...
...下气怡色,柔声以谏。谏若不入,起敬起孝。说则复谏。不说,则与其得罪于乡党州闾,宁熟谏。 父母怒,不说而挞之流血,不敢疾怨,起敬起孝。又曰:事亲有隐而无犯。又曰:父母有过,谏而不逆。又曰:三谏而不听则号泣而随之,言穷无所之也。或曰:谏则彰亲...
...《景公问为政何患晏子对以善恶不分》 1、景公问为政何患晏子对以善恶不分:景公问于晏子曰:“为政何患?” 2、景公问为政何患晏子对以善恶不分:晏子对曰:“患善恶之不分。” 3、景公问为政何患晏子对以善恶不分:公曰:“何以察之?” 4、景公问...
...【《谏逐客书》原文】 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於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议亦在逐中。 斯乃上书曰:“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於戎,东得百里奚於宛,迎蹇叔於宋,求丕豹、公孙支於晋,此五...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