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病人基本资料】 天津俞××,年过四旬,于孟夏得温病。 【病因】 与人动气争闹,头面出汗风所袭,遂成温病。 【证候】 表里俱发热,胸膈满闷有似结胸,呼吸甚觉不利,夜不能寐,其脉左右皆浮弦有力,舌苔白浓,大便三日未行。 【诊断】 此病系在...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563.html

论伤寒温病神昏谵语之原因及治法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热证,在少阴温病。宜治以大剂白虎加人参汤,用鲜白茅根煮水以之煎药,取汤三盅,分数次饮下自愈。 有患寒温者,周身壮热,脉象洪实,神昏不语。迨用凉药清之,热退脉近和平,而仍然神昏或谵语者,必兼有脑髓神经病,当继用治脑髓神经之药。曾治一学校...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323.html

中医文献整理与知识挖掘之力作——《温病大成》_【中医宝典】

...□ 李经纬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 在众多现代编纂的中医药文献中,中国中医科学院曹洪欣教授总主编的《温病大成》令人耳目一新。该书编纂者匠心独具、创意新颖,出色地将中医药文献的整理研究与相关知识的深度发掘紧密结合起来,今后继承...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1135.html

温病一_《伤寒寻源》_中医伤寒书籍_【岐黄之术】

...温病之于风寒.在太阳病初起时.已自不同.仲景于伤寒中风而外.明揭出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温病.太阳中风.啬啬恶寒.翕翕发热.太阳伤寒.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太阳温病.但发热.不恶寒.而其辨证最要之诀.又全在渴之一字.盖风寒之邪....

http://qihuangzhishu.com/725/25.htm

温病兼下痢_【中医宝典】

...温病兼下痢 【病人基本资料】 袁姓妇,年三十六岁,得温病兼下痢证。 【病因】 仲秋乘火车赴保定归母家省视,往来辛苦,路间又兼受风,遂得温病兼患下痢。 【证候】 周身壮热,心中热而且渴,下痢赤多白少,后重腹疼,一昼夜十余次,舌苔白浓,中心...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488.html

温_《时病论》_中医内科书籍_【岐黄之术】

...考诸大家论温者,惟嘉言与远公,精且密矣。嘉言以冬伤于寒、必病温为一例,冬不藏精、必病温又为一例,既伤于寒、且不藏精、至同时并发,又一例。举此三例,以论温病,而详其治。远公所论都是月伤风之见证,分出三阳若何证治,三阴若何证治。观...

http://qihuangzhishu.com/710/7.htm

温病学说的发展和预防保健_【中医宝典】

...一、温病学说的发展与成熟 温病学说是中医在漫长的岁月里,沿着中医理论体系的发展与外感发热性、流行性疾病作斗争得来的中医学宝库中的瑰宝之一。 吴有性之后研究温病的学者逐渐增多,戴北山之《寿世传真》所载的“十二段锦”,颜伟《延年九转法》,汪《...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732.html

周序_《温病正宗》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医专校温病教授,因感温病专书向无善本,特搜罗古今医籍,阐发奥蕴,且抒心得,穷源竟委,综合成书,颜曰《温病正宗》。忠虽不知医,然深悉先生医学之精,治病之奇,则其书足世重可知,兹因付梓,故述其大凡云尔。民国二十四年十一月宁乡周守忠恕安氏谨序...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bingzhengzong/723-4-0.html

论温热四时皆有_《温病正宗》_中医医论书籍_【岐黄之术】

...。其病萌于春,盛于夏,极于秋,衰于冬。间亦有盛发于冬者,然总以盛发于夏秋多。何则?冬空气清洁,轻气多而炭气少,故其病,亦清邪多而浊邪少,除新感症外,即有因伏邪而病纯热无寒者,但温病而已;兼寒者,但冷温而已;兼风者,但风温而已。...

http://qihuangzhishu.com/723/39.htm

温病-伤寒门(下)_《古今医统大全》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发于三月及夏至以前是也。发热咳嗽,头痛身痛口渴,脉来浮数,温病当分治。【解肌】热甚者,升麻葛根汤、解肌汤。【和】不渴者,小柴胡汤加桂。咳者,小柴胡加五味子。渴者,去半夏加栝蒌根人参。虚烦者,竹叶石膏汤。【下】发渴烦躁大便秘,大柴胡汤利之...

http://zhongyibaodian.com/gujinyitongdaquan/336-29-30.html

共找到375,393个结果,正在显示第18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