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干姜味苦,领肺气下降,使阴血,生干姜盐制。一人便浊,常有半年,或时梦遗,形瘦作心虚,主治∶定志丸与珍珠粉丸同服。一人健忘、白浊,治法同。尝闻之先生论曰∶白浊多因湿气下流膀胱而成,赤白浊《灵枢经》所谓∶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是也。先须补中气,...
...不能平木,搐搦不省人事。治暑之法,清心利小便最好。暑伤气,宜补真气为要。又有恶寒或四肢逆冷,甚者迷闷不省,而为霍乱,吐利痰滞,呕逆腹痛泻痢,此则非暑伤人,乃因暑而自致之病也。以其因暑而得,故亦谓之暑病。然治法不同也。按∶节斋此论,气脉证方...
...内经》论厥阴治法,有“调其中气,使之和平”之语。所谓调其中气者,即升脾降胃之谓也。所谓使之和平者,即升脾降胃而肝气自和平也。至仲景着《伤寒论》,深悟《内经》之旨,其厥阴治法有吴茱萸汤;厥阴与少阳脏腑相依,乃由厥阴而推之少阳治法,有小柴胡汤。二...
...肿块得以消散的一种内治法。一般来说,痰不是疮疡发病的主要原因,而是多种致病因素所引起的一种病理产物,多因外感六淫,或内伤情志,以及体质虚弱等,使气机阻滞凝聚而成。因此,祛痰法在临床运用时,大多是针对不同病因,配合其他治法使用,才能达到化痰、...
...中药处方(一) 【辨证】脾胃寒湿。 【治法】健脾益气,温中祛寒。 【方名】桂附理中汤。 【组成】人参9克,炒白术9克,炒干姜9克,肉桂9克,制附子9克,炙甘草4.5克。 【用法】上为散,每服21克,水煎,去滓,温服。 【出处】《产科发蒙》...
...中药处方(一) 【辨证】阴虚火旺。 【治法】养血清热汤。 【方名】加味竹叶汤。 【组成】白茯苓4.5克,麦门冬(去心)7.5克,黄芩3克,人参3克,竹叶5片,粳米1撮。 【用法】水煎空腹时热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张氏医通》卷...
...疮疡的内治法则之一。见《外科辑要》。在疮疡治疗中,常根据疮疡所生部位,辨其属何经络,在内治方药中加用引经药物,促使药力直达病所,为传统用药经验之一。临床中根据疮疡在人体发生部位的不同,各经用药如下:太阳经,上加羌活,下加黄柏;阳明经:上加...
...中药处方(一) 【辨证】气血虚弱。 【治法】益气养血,暖宫止痛。 【方名】胶艾芎归汤。 【组成】当归9克,人参4.5克,艾叶(醋炒)3克,茯苓4.5克,阿胶(糯米炒)9克,川芎3克,大枣3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
...论曰肾主水。入胞为小便,肾气和平,乃能约制,溲出以时,若妊娠肾虚胞冷,不能约制,故小便利下而多也,其证令人背项憎风。少腹急痛,治法当加以扶养胎气之剂。治妊娠小便滑数。桑螵蛸汤方桑螵蛸(炒) 人参(各一两) 鹿茸(去毛酥炙) 黄 (锉各二两...
....必作疮疡之证.后半月.忽体生赤疮.次日背发肿如盘.坚如石.痛不堪忍.渠以为背疽忧甚.急召予.予曰.疮疡之证也.若当日服承气.今无此患矣.治以数日瘥.或者问何以知其疮疡之证.予曰仲景云.趺阳脉滑而紧者.胃气实.脾气强.持实击强.痛还自伤.以...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