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克隆抗体技术与实验动物关系杂交瘤(Hybidoma)合成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ies,McAb)是近年来生物医学中的一项重大突破。从根本上解决了免疫学中长期存在的“特异性”和“重复性”问题,在短短的几年里,...
...客观性大大地提高。二、进行微循环动物实验的几个原则(一)动物的麻醉远在1944年曾有人在微循环的研究中发现:给小动物进行戊巴■[此处缺少一些内容]■有些实验动物不需麻醉,可在动物清醒状态下进行,如兔眼球结膜微循环的检查方法等。(二)恒温灌流...
...动物。这不仅可以比较不同动物的差别,而且可以在不同动物实验中发现新问题,提供使用不同指标的线索。此外,把一种动物的实验结果外推到其它动物甚至推论到临床是不正确的,有时是十分危险的。如动脉粥样硬化的实验,不同动物在血管的结构、病变、α-和β-...
...人体实际结构来认识、治疗疾病,比以前大大进步了。长期零散的实验也使人们认识到不同动物、同一动物在不同情况下对某一药物反应很不一样,这就促进了人们根据试验的目的,有意识地控制试验条件,以便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合理的分析,得出正确结论。17世纪初期...
...动物实验时,常常需要将选择好的实验动物,按研究需要分成若干个组,分组时为了避免人为的因素影响常应用随机数字表进行完全随机化的分组。1.将实验单位随机分成两组 设有小鼠14号,试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成两组。先将小鼠依次编为1、2、3……14号...
...鱼类动物作为生物医学、环境保护科学等领域的实验研究对象或材料,已在世界各地获得了不少科研成果,如1950年Gordon氏、1968年Klontz和Smith二氏等的研究,仅在1968年以前十二年中,各国主要生物科学的杂志就发表有关报告达2...
...,六畜死后取骨视之,犹有焊痕,可验。”这说明骨骼的复原和连接,可以用铜来治疗使其早日愈合。然而,这次动物实验不是有意识的,只是在受伤的六畜死后,作了解剖才发现的。 真正有目的在动物身上做临床药理实验的,那就是宋代寇宗爽在1116年做的实验了...
...日本研究人员最近确认了一种遗传性重听基因。动物实验表明,激活这种名为C-RET的基因有助于恢复患者的听力。 日本中部大学教授加藤昌志和讲师大神信孝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C-RET基因具有促进神经生长和维持神经功能的作用。在老鼠身上进行的实验...
...一、按产生原因分类(一)自发性动物模型(Spontaneous Animal Models)是指实验动物未经任何有意识的人工处置,在自然情况下所发生的疾病。包括突变系的遗传疾病和近交系的肿瘤疾病模型。突变系的遗传疾病很多,可分为代谢性疾病...
...,甚至更多。发展中国家老年人口虽然一般为10%左右,但老年人口比总人口的增长更快。因此老年病研究已成为生物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老年病研究中,对实验动物来说,应重点解决建立研究人类的老化用实验动物模型;积累各种实验动物的正确而详细的生物学资料...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